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6章离别与重逢
◎前女婿出现◎
老太太昏迷的第十三个清晨,天气意外的好。主治医生例行检查时,激动的告诉守在外面的家属:
“快!病人醒了!”
也许是某种冥冥中的感应,一早,秋东就在医院公共洗手池,对着镜子刮了胡茬,把自个儿打理的干干净净。
也许是老天眷顾,老太太醒来的时辰,正好赶上丹阳给四叔送早饭,老二来替换老三,兄弟三人都在场。
秋东四人进去时,老太太艰难的抬起手,让医生把戴在她身上的不必要设备全拿走,坚持让人扶她靠在枕头上半坐起来。
她似是对自己的情况心里有数,断断续续吐出一句:
“别,浪费,资源,让我,好好,和孩子,告个别。”
医护全部撤出去,把空间留给他们。
秋东半蹲在病床前,轻轻捧起母亲枯瘦的,满是伤口的手,在自己脸颊上蹭了蹭。
“母亲。”
或许真有回光返照,这一刻老太太身上的痛苦好似都离她远去,身体前所未有的轻盈,梦里沉重的无论如何都抬不起的手,此刻正轻轻擦去幺儿眼下的泪水。
她的面色也不似前些日子隔着玻璃看见的灰败,奇迹般有了一丝正常人的光彩。
几人心里一痛,老太太却慈和的笑了,她的视线从四人身上扫过,先停留在老二身上。
老二手足无措,他想上前抱抱母亲,可此刻的母亲躺在那里,枯瘦如柴,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儿好皮肤,他生怕轻轻一个动作,便会加剧母亲的痛苦。
老二蹲在四弟身边,小心翼翼从四弟掌心捧过母亲的手,语带抱怨:
“母亲,您托人送我的莱卡相机很好用,可惜在为我挡过一次子弹后便彻底罢工了,儿找了很多师傅都无法修复,您,您再送儿一台好不好?”
老太太说话很吃力,摸摸儿子早已中年发福的脸:
“你,都不做,记者啦,要相机,何用?倒是晨阳,学新闻,很好。待孩子要,多耐心,勿要总争执,你脾气急,莫气着,自己。”
老二鼻尖酸的厉害,连眨几下眼睛,才点头:
“儿不是个好父亲,当年您和父亲待儿多番教导,耐心细致,儿却做不到如您那般教导自己的孩子。您不嫌麻烦的话,将来赋闲在家,还能帮晨阳带带孩子,好不好?”
老太太笑着摇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勿要生执念。别怨杜家,那个年月,谁都,不容易。”
当然最主要的是老太太心疼孩子:
“怨人,易伤己”。
老二的眼泪再也绷不住,却又赶在眼泪落到母亲手心前,猛的转头,用衣袖狠狠擦了,哽咽道:
“是,儿听您的,不怨了,不怨了。”
秋东看的难受,不知是哪里的讲究,亲人泪水沾染在即将逝去之人身上,会让人走的不安心。
老二原本姓杜,当年他父母牺牲后,杜家怕沾染麻烦,举家迁往海外,唯独抛下还是个懵懂孩童的老二。他们都以为老二早就放心了,唯独老太太知晓,老二心里一直有怨。
老太太视线又落到老三身上。
于是老太太的手又从二儿子手里,被轻轻地捧到三儿手心。
老太太仔细打量儿子半晌,很是意外的来了一句:
“若你父亲,还活着,约莫比你,还英俊些。”
老三哭笑不得:
“合着您以前总夸我生的最像父亲,什么芝兰玉树,雅人深致,都是哄我玩儿呢?”
老太太也乐了:
“我儿,虽品貌不及,你父,然自信,却更胜一筹。”
得,这也不似夸人的话。
老太太枯瘦的手轻轻抚摸过孩子的眉眼,语带骄傲道:
“生儿如此,我马兰娇,无憾!”
老三紧紧抿着嘴,忍下胸中横冲直撞的疼痛,好半晌才道:
“有母如您,儿亦骄傲!”
于是老太太的视线落在站着的年轻男子身上:
“书衡,来!”
书衡顶替了三叔的位置,蹲在地上仰起头,笑着对老人家道:
“奶奶,我前些日子改名儿了,如今叫丹阳,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丹。”*
老太太何等聪慧,只一听就明白发生了什么,怜惜的摸摸孩子脑袋:
“做我马家,孩子,好!刘军此人,志大才疏,枉为人父,不要,也罢!”
有奶奶这句话,比丹阳手里握着新户口本儿还让他心里感到踏实。
要知道爷爷膝下四个孩子,甭管亲生的非亲生的,反正全都跟奶奶姓马,这个家里奶奶说了算。
谁去管当年其实是因着爷爷干的是“杀头的勾当”,为了保全孩子们,才叫孩子全都跟着奶奶姓,反正结果就是叔叔们全都姓马。
得了奶奶认可,他丹阳从此也是马家人了。
老太太目光最后落到一直蹲在她身边不吭声的幺儿身上:
“我幺儿,至纯至善,命途多舛,少时,家人离散,青年,妻子早亡。然,一路行来,不失本心,尤为难得。母亲是,心疼你呀,傻孩子。日后,当先顾己身,再谋其他。”
“母亲!”
“母亲且拜托,你,最后一件事。”
“您说,您说。”
“替母亲,好好瞧瞧,新世界,新变化,新格局。”
“好,儿一定仔细瞧。”
“得儿如此,当贺!”
秋东再说不出别的话,只嘴里喃喃唤着母亲。
老太太却语气很轻松的问他:
“做马兰娇与何青松的儿子,你高兴否?”
秋东回她:
“是儿三生有幸。”
如此,老太太便放心了,视线再次从几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含笑叮嘱:
“我走后,一切从简,尸首火化,不给,组织添麻烦,与你父合葬。”
她好似瞧见意气风发的丈夫,志趣相投的伙伴,温婉慈祥的母亲,那些她所熟悉的,所想念的人,站在一起,朝她伸出双手,笑的肆意畅快。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秋东以为自己听错了,定神细听,竟听见母亲正曲不成调的哼了这么一句。
张张嘴,熟悉的旋律从他嘴里出来,身后二哥三哥和丹阳带着哽咽的声音加入其中: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老太太抬到半空的手重重落下。
“母亲!”
“母亲!”
“母亲!”
“奶奶!”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