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在薇尔莉特和两位女士庆贺自己又活过一天,然后安然入眠的同时,大洋彼岸的德内尔正眯着眼睛审阅一份关于德军实力评估的情报。这份情报来自于美国前驻罗马尼亚武官约翰·拉泰上校,他在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后曾一度被拘禁,不久前才通过中立国返回美国。
美国战前的情报工作非常差劲,有两种原因造成了这个问题,首先美国军队穷,无法支付情报网建设开销,以至于美国的各驻外武官都需要招募那些颇有家资的富人担任,从而自负支出。这些人往往没什么军事和间谍经验,提供的情报简直没眼看。
其次就是美国人的战略思想过于幼稚,他们非常反感窃密行为,以至于在间战期间,国会竟以“君子不拆人信件”为由裁撤了一战时期政府建立的美军唯一的对外情报部门。
所以到了今天,美国人终于尝到了自己愚蠢行为酿成的苦果:陆军参谋部的情报工作完全瘫痪了,两眼一抹黑的情报处长斯佩尔上校(他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的)甚至开战两个月后才制定出第一份稍微可行的发展计划。
这样糟糕的情报工作使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非常难受,特别是已被晋升少将,出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一职的后者,他常常因缺少必要情报而完全无法为参谋部制定出可行的作战计划,或者军事工业的发展规划。
不敢多抱怨的他(马歇尔将军最反感军人天天把牢骚话挂在嘴边)只能努力想办法克服,最终,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从英国人那里拿情报,然后请一位反德立场绝对可靠的准盟友将军——自由法国的戴泽南准将——帮忙分析。
德内尔之前从来没干过专门的情报分析工作,但好在他在军中浸淫多年,对军队基层的运行机制了如指掌,再加上成为高级军官后,他通读过戴高乐从国防部偷出来的那几箱珍贵文件,还看了不少英国人的情报,对大国的陆军从宏观层面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再加上即使不考虑在自由法国内部的威信,德内尔也是一个如今美国最为稀缺的升迁履历极为完整的高级将领,胜任情报分析工作十分轻松。
虽说他从1940年5月开始,只用了一年半就从少校升到准将,速度堪比火箭。但美国这边谁不是坐火箭上来的?即使是艾森豪威尔,在40年也只是一个中校罢了。相比他们,至少德内尔的每次升迁都是“受命危难”,而且也都给了信重他的上级相当不错的战果。
如果他是一个美国人的话,早就丢到一线担任师长起步的职务了,只要能力不是太差,过两年升军长绰绰有余,如果有些本事,集团军长也不是不能指望。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已经半开玩笑地试着挖过人了:“如果只是谋求最快速度返回法国的话,你不妨考虑一下加入美国国籍,以你的能力,总统一定愿意晋升你为少将,马歇尔将军也会为多了一个卓越的师长而高兴。到1944年,你说不定能带一个集团军打回家乡,至于族裔问题就更不需要担心了,我还是个德裔美国人呢。”
德内尔怎么可能答应呢。
到1942年4月15日为止,德内尔已经在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处干了近两个月,极大减轻了艾森豪威尔因情报短板而产生的工作负担。在菲律宾局势已经无可挽回,马歇尔将军要求作战处将重点转移到制定远征欧洲的计划上之后,德内尔更是帮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忙。
出于共赴胜利的目的,德内尔全力配合艾森豪威尔,两人一道废寝忘食地工作。起初艾森豪威尔一打电话,无论是凌晨还是半夜,他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美国陆军部。后来为了节省时间,在取得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将军的同意之后,艾森豪威尔干脆为他在作战处办公室里设了个工位,德内尔就这样成为了美国陆军的特聘顾问——薪水高达每月400美元。
但是德内尔干的活也真对得起他的工资。
艾森豪威尔开始还真把德内尔当“顾问”用,但是很快德内尔便在他开会或打电话的时候帮他做一些参谋工作,再后来德内尔几乎完全成了他的副手——马歇尔甚至让后勤干脆给德内尔也发了一套美军高级军官常服。
让一个法国人参加美国战略的制定,这听起来实在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德内尔和几个杰出的美军高级军官思路非常合拍。
一方面,德内尔从纯粹军人的角度出发,从不催促美军立刻远征欧洲,光复法国,而是基于美军的实际情况,稳重周到地制定训练方针。
另一方面,德内尔对美军的前景充满信心,在选择巴尔干、北非还是英国作为进攻欧陆的桥头堡时,他坚定站在了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这边,认为应当选取英国作为主攻方向。他用自己在欧洲战场的亲身经历,驳斥了那些出于各种原因低估了战略空军作用的将领,并且坚持认为:“美军在1943年夏天就能拥有与德军正面交战的能力,即使保守一些,到1944年春天,正面战胜德国陆军的条件就将具备。”
他还说了一句令艾森豪威尔、霞飞、阿诺德、麦克奈尔等新起将官非常振奋的感慨:“今天的美军比上次大战时拥有更为杰出的优秀人才,没有任何理由说明,他们不能干出一番不逊于潘兴将军的事业。”
鉴于德内尔在上次大战时曾在美国特级上将潘兴的远征军司令部里呆过一段时间,他的评价确实令人无法忽略,特别是在曾担任潘兴副手的马歇尔对这一评价表示赞同之后。
面对共同的敌人,致力于同样的事业,与艾森豪威尔等将官算是同龄人的德内尔很快便和几人混得精熟,和“艾克”更是如同同帐的战友一般,“可以在对方面前肆无忌惮地放屁”。
“你那边快完事了吧?”
德内尔揉了揉眼睛,抬头看向了艾森豪威尔:“快完了,拉泰上校的报告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弥补了咱们东线情报的空白,比对英国和法国的情报,存疑的地方我都用问号标出来了。还是老样子,问号越多越可疑。”
“放这里吧,今天就算结束了。”艾森豪威尔打了个哈欠,“难得十二点之前完事,多亏你在我开会的时候直接带汉迪他们忙活。”
“汉迪和李奇微本身都是才华横溢的军官,只是暂时欠缺经验罢了,再过一两个星期就用不到我了,他们自己就能撑起一个部门。”
“还得让他们向你学习。”
“应该是互相学习。”德内尔一边活动着酸痛的肩膀,“我也只是去年被赶鸭子上架,当了几个月的‘非洲战区司令’,有了些出丑的经验罢了。”
“你总是这样过度贬低自己,这样不好。”
“习惯了。”德内尔将资料递给艾森豪威尔,两人拿起衣架上的大衣准备返回各自的住处。艾森豪威尔目前借住在弟弟家里,与德内尔顺路,因此他们这些日子便同乘一车。德内尔只需让司机中途停车,他再走一个街区,就能回到自由法国代表的驻点。
上车之后,他和艾森豪威尔便不再聊涉及机密的事,只聊些人事上的安排。于是艾森豪威尔就问了这么个问题:“过些日子我可能会去趟英国,作战处需要一个接班人,目前我比较中意汉迪准将和李奇微准将,以你的目光来看,他俩谁更合适?”
德内尔思考了不多久,在汽车发动之前便给出了答案:“我更推荐托马斯·汉迪准将。”
“和我的想法差不多,理由呢?”
“他俩的参谋能力其实差不多,都是非常卓越的军人,但我觉得李奇微准将在参谋过程中做出的决断更多,似乎更适合做一名指挥官。”
“他非常果敢。”艾森豪威尔肯定道。
“甚至比不少指挥官都果敢。”
艾森豪威尔闻言信服地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我倒觉得有一个职务很适合他,明天我考察他一下,如果合格,就向马歇尔将军推荐,现在正缺合格的将军啊!”
德内尔眯着眼睛靠着椅背,望着车的顶棚开口:“美军的参谋质量非常不错,绝不缺将军苗子。如果有可能的话,或许可以找个战场历练历练,给军官们破除一下参谋心态。”
“我们倒也想,但是只有北非战场比较适合练兵。如果我们把精锐部队派去了,一旦太平洋上出了大的漏洞,需要精兵强将顶上,再调回来恐怕来不及。”
“来得及吧。”
“来不及的。”艾森豪威尔歪着头,疲惫地伸出四根手指:“要派肯定不可能派弱旅,只能上装甲部队,去要两个月,来要两个月。万一在北非战斗期间澳大利亚有需要,他们抵达战场至少要四个月,必然贻误战机。我们现在凑不出第二个有战斗力的装甲师,再过四个月也不行。”
“等一下。”德内尔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我们是不是要给英国和澳大利亚装备援助?”
艾森豪威尔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你的意思是……”
“让装甲师带着装备去北非作战,同时向澳大利亚送一个师的装备,让他们先训练着。如果作战期间澳大利亚又需要,就让装甲师把装备留在北非,人员乘运输机返回,然后再转到澳大利亚接收装备。这样只需要一百来架运输机,或者干脆民用客机跑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将这个师从开罗送到堪培拉,即使留出休整和恢复的时间,两个星期也足够了。”
艾森豪威尔思索了一秒,立刻命令司机道:“回陆军部,约翰森。”
“好的,将军。”
得了,今晚估计又得通宵了。
德内尔觉得自己的失眠快要被艾森豪威尔治好了,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这个点食堂应该关门了,我一会去看看柜子里剩没剩下咖啡。”
“哎哟,昨天就没了,我忘了告诉勤务兵让他补充,你不如去翻翻马修(李奇微)的抽屉,他不会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