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521章那你可知本官的底细?
与杨云烟和姜贺通过气之后,杨正山次日又将姜妙叫到近前,想问问她的意见。
书房中,一身红裙的姜妙风风火火的闯进来,「外公,您找妙儿!」
小丫头红衣在身,俏艳如花,眉眼间可见杨云烟的样子。
看着小丫头,杨正山慈爱的笑道:「你这丫头走路就好像有人追你一样!」
「外公找我,我自然要快些!」姜妙巧笑嫣嫣,来到了杨正山近前。
杨正山伸手揉揉这小丫头的脑袋,「妙儿长大了!」
姜妙嘻嘻的笑了笑,眼晴却落在了案桌上的果盘上,「外公,这是给妙儿的?」
果盘中有红紫的葡萄,看起来非常好吃的样子,姜妙最喜欢吃的就是葡萄,
这大概是因为小时候杨正山经常往她嘴里塞葡萄的原因。
「嗯,吃吧!」杨正山将果盘推到姜妙面前。
姜妙坐下,拿起葡萄吃起来。
「妙儿觉得你安师叔如何?」杨正山问道。
按辈分,姜妙要称安晨辉一声师叔,两人若是成亲,有些差辈分了,不过这也不是什麽大问题。
「安师叔?」姜妙歪着脑袋想了想,「安师叔很好啊。」
这丫头估计还不懂男女之情,在她心里大概就是家里的人都很好。
「那你可愿嫁给你安师叔?」杨正山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嫁给安师叔!」姜妙一脸茫然,「妙儿为什麽要嫁给安师叔?」
「男婚女嫁,妙儿长大了,也快要嫁人了!」杨正山道。
姜妙放下手中的葡萄,委屈巴巴的看着杨正山,「外公,我想一直陪在外公身边。」
杨正山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说什麽傻话,你外公可不想让你一直陪在身边,再说就算是你嫁人了也可以陪在外公身边!」
他在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你安师叔就在京都,你什麽时候想外公了,就什麽时候过来看外公。」
姜妙歪着脑袋想了想,她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稚童,毕竟她已经十四岁了,
知道自己再过两年也要嫁人了,毕竟杨家这些年办得亲事不少。
她就是舍不得外公,或许是因为在杨家长大,也或许是因为杨正山这个外公太好了,弄得她跟杨正山最亲近,比对杨云烟和姜贺还要亲近。
「安师叔很好,只要外公觉得妙儿可以嫁给安师叔,那妙儿就嫁。」姜妙如此说道。
杨正山授着胡须看着小丫头,这个丫头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她明白自己不会选,也知道杨正山不会害她。
如杨婉清那般,反而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烦恼。
「那好,这事就让外公做主了,若是你安师叔日后敢负你,外公定不会饶了他!」杨正山笑道。
虽然他如此说,但他心里明白,那都是以后得事情。
如果真有一天安晨辉负了姜妙,就算是惩处了安晨辉,姜妙该受的委屈也受了,该伤的心也伤的。
可是谁又能保证未来诸事如意?
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为孩子们找一个良人。
最起码现在来看,安晨辉是一个良选,
与姜妙说完之后,杨正山又将安晨辉找来,与他说了此事。
还不等杨正山把事情说完,安晨辉就闹了一个大红脸,一脑门的细汗。
杨正山笑吟吟的看着他,「此事你觉得如何?」
「徒儿全凭师父做主!」安晨辉道。
「那你喜不喜欢妙儿?」杨正山凝视着他。
他低着头,连脖子都红了,「喜欢!」
杨正山盯着他,「你小子不会早对妙儿心怀不轨了吧!」
「没有,没有,没有~~」安晨辉连连摆手否认道。
杨正山看他这副样子,心里已然明白,这小子怕是早就对妙儿有意思了。
得,这样也好,倒是省心了。
此事定下,杨正山跟安雨行说了一声,至于剩下的事情,那就不用他来操心了,到时候自由安晨辉的父母来京与杨家议亲,而杨家这边肯定是以姜贺和杨云烟为主。
相比之下,反倒是杨清婉这丫头与曲少宫更让人操心。
两人虽然是郎有情妾有意,但似乎一直没有表明,也不知道什麽时候能修成正果。
至于其他人,杨正山也懒得操心了,让杨明诚和王氏操心去吧。
杨家还有两个该说亲的孩子,杨承贤今年十五岁,杨婉婷今年十四岁,这两个的亲事也都该提上日程了。
郁州城。
林展已在郁州上任月余,郁州的海寇在他多方求援下,已经全部剿灭,郁州也逐渐恢复了安宁,只是之前因为海寇作乱,郁州死伤无数,百业待兴。
郁州城内,林展正在忙着重建知州衙门,虽然受难的百姓不少,但知州衙门还是要建的。
林展站在被烧毁的衙门前,看着一众民夫将灰装上车拉走。
就在这时,同知章瑜急匆匆的走来,「大人,不好了,海州卫的那些贼兵来闹粮饷了!」
「闹粮饷?」林展眉头微皱,「王德安呢?」
王德安就是海州卫指挥使,收到求援公文之后,王德安就带着两千兵丁进入了郁州,不过这家伙来到郁州之后,并没有去清剿海寇,反而一直在郁州城外驻扎,还说什麽保护州城。
郁州境内剩馀的那些小规模的海寇大部分都是海州尚武司的人清剿的。
「王德安不在!」章瑜道。
「他们在哪闹粮饷?」林展问道。
「在官仓那边。」章瑜道。
林展面色有些难看,这群狗东西来了之后什麽忙都没有帮上,现在居然还有脸给他要粮饷。
他冷着一张脸朝着官仓的方向快步走去。
等他来到官仓时,发现有三四百兵丁正围着官仓门前。
这官仓可是知州衙门最后的粮食,林展接下来还指望用这些粮食先把知州衙门的架子搭起来内。
「你们要饿死我们吗?让我们来清剿海寇,却不给我们粮饷!」
「就是,连粮饷都不给,知州大人呢,让他出来给我们个说法!」
「我们要一个说法!」
「让他出来!」
一群兵丁吵闹着,叫喊着,衙门的衙役只能将官仓的大门关上,不敢开门。
林展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章大人,你去请余大人过来!」他吩咐道。
他口中的余大人是海州尚武司千户余晟泽,这次剿灭郁州境内的海寇,余晟泽功劳最大。
「是是是,我这就去请!」章瑜有些慌的应道。
林展又对丁路吩咐道:「你去找李千户,让他领兵过来,还有顺便找找王德安,若是找到他,就让他过来,若是他不来,那就不要管他了!」
兵丁讨粮,这事背后若是没有王德安的支持,打死林展,林展都不会相信。
虽然按理说卫所出兵,要由当地官府提供粮草,但是郁州这般模样根本就无粮可给,而且江南布政使司和都司衙门都有表明郁州不需出粮。
至于王德安为何要让兵丁闹粮饷,很简单,除了想趁机发财外,并不需要什麽理由。
看着这群兵丁闹得越来越凶,似乎还有冲击官仓的大门,林展目露寒光,高声喊道:「都给我闭嘴!」
声若惊雷,瞬间将兵丁们的叫喊声压下,场面为之一静,但随即一众兵丁看到是他,又喊道:「知州大人来了!」
「知州大人,你可要给我们个公道啊!」
「我们过来剿寇,却连口饭都吃不上!」
一群人朝着林展围了过来,林展身边的护卫连忙上前警示。
「闭嘴!」林展又是一声大喝,「让你们领头的出来说话!」
一众兵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他们在闹粮,但他们还真不敢胡来。
闹一闹可以,但闹大了可没有人给他们收尸。
很快一个身材消瘦的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满脸谄笑的看着林展,「小人拜见知州大人!」
「你是何人?」林展问道。
「小人是海州卫总旗官张北。」
「这些人是你带来的!」林展目光冰寒的看着他。
张北浑身一颤,「没有没有,小人只是跟他们一起,这可不是小人带来的!」
「谁让你们来讨要粮饷的?」林展继续问道。
「没有人!」张北连忙否认道:「知州大人也要体谅一下我们,我们来到郁州之后,都发放过粮饷,我们也是没办法了,只能来求知州大人!」
「求!你们就是这样求的?」林展冷声说道。
装模作样,呵呵,真当我是那麽好糊弄的。
这些家伙来郁州也不过十多天,什麽都没干,就呆在城外,怎麽可能会饿肚子?
至于说他们没带粮草,那就更不可能了,海州卫距离郁州又不远,就算是来时没带,现在也能运过来。
而且他之前早就给王德安看过布政使司和都司衙门的公文,除非王德安脑残,否则不可能不运粮草过来。
这时,远处一个高大的汉子带着二十多人快步走来。
「林大人!」余晟泽来到近前,抱拳一礼。
「余大人,又要麻烦你了!」林展神色稍缓,回礼道。
余晟泽哈哈一笑,「林大人这就客气了,都是为朝廷效力,哪又麻烦一说!」
府城尚武司的主官是千户,不过实际上余晟泽魔下只有百馀人而已,一般来自军中的精锐,一半则是从民间招募的武者。
别看余晟泽身边只有二十多人,可这二十多人都是武者,而且其中还有好几位是后天武者。
两人的话刚落下,李博然也带着数百兵丁过来了。
「拜见林大人!」
林展点点头,「辛苦李千户了!」
李博然虽然也是海州卫的千户,但他与那王德安并不是一路人。
王德安说是守护州城,但实际上真正守护州城的事李博然。
见来了这多人,闹粮饷的兵丁们有些畏缩了,一个个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
再也不敢大声叫喊。
林展也不再理会他们,只是站在原地等待着。
此事关键不是这群兵丁,而是那个王德安。
他要看看王德安敢不敢露面。
王德安还是有些底气的,大概过了一刻钟,王德安就就急匆匆的跑过来。
人未到,声先至。
「你们这群该死的狗东西在干嘛,老子不是说了会给你们发放粮吗?你们居然还敢跑来闹事!」
「哎呀,林大人,抱歉,抱拳,是本官约束不力,居然让这些狗东西跑来给林大人添麻烦了!」
王德安一脸赔笑的跑了过来,对着林展连连拱手。
林展看着他,「王大人,你是不是觉得本官的脾气很好?」
王德安一愣,「林大人这是哪里的话!」
「本官知道你什麽底细,你妹妹是安国公的小妾吧!」林展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敢闹事?
没点底气肯定没有这麽大的胆量,
江南都司衙门归左军都督府管辖,而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就是安国公安怀仁,杨正山还挂着个右都督的虚职。
王德安闻言,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将自家妹妹送人做小妾,这毕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
虽然能给安国公做小妾也算是一场福气,但是这事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
「林大人这是何意?」王德安的声音变得阴冷起来。
旁边的余晟泽将长刀抱在怀里,摆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那你可知本官的底细?」林展笑了,笑的很灿烂。
王德安先是然,随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林大人之前不是在兵部任职吗?」
他也不是没了解过林展,他知道林展之前在兵部任主事,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有细打听,毕竟这里是郁州,不是京都,想要打听林展的底细要去京都才行。
再说,林展有身份又如何,他背后可是安国公府,哪怕是在京都,又有几家能比得上安国公府。
「没错,本官之前确实兵部任职,不过本官是靖安侯的弟子!」林展轻声说道。
他也是有靠山的,他不会忌讳借杨正山的势。
有什麽师父就有什麽样的徒弟。
当年杨正山可是最喜欢借势的,借周兰的势,借宁国公府的势,最后又借皇帝老儿势。
相比之下,徒弟借师父的势更加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