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件事本大人都不能作决定的,这一队士兵应当足以确保你个人的安全。”
将领钱思虑片刻,这一百号随从应该足以保障他的安全,
就算某些匈奴人打算偷袭也并不会轻松。
但凡发现敌袭迹象就会有一队后续护卫部队及时增援他们,
这样起码不会导致罗焕被袭击的一瞬间就会死去,最少可以坚持一会儿的时间。
“谢将领大人体恤!“
罗焕无比欣喜。
他未曾料到将领的态度竟然这般和蔼可亲。
他原本以为给自己配置三五十个护卫就已经很多了。
没想到竟然安排了一百个护卫。
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只要有人保护他,即使这些匈奴人不服从也没关系。
他有足够的办法让这群匈奴人顺从听话。
迫使他们劳动是下下策。
最佳策略就是采取怀柔的方式。
“去吧,展现你的价值。”
“你应该知道,殿下不会任用无用之人。”
“如果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没有必要再留你在这里了。”
钱副将脸上带笑,但却显得有几分阴郁冷酷。
罗焕不由自主地一颤,对无用之人的下场,他心知肚明。
“遵命!“
他依当地习惯先行了个礼之后便来到匈奴人的面前,并示意大家保持安静。
匈奴人们不清楚大秦人想要干什么,只有罗焕能够理解大秦的语言,
因此很快便保持静默。
现在,罗焕成为了两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离开他,他们举步维艰。
当看到匈奴众人快速安静下来,
罗焕暗自表示满意点头,
他对匈奴人高声宣告:
“匈奴的各位,有个遗憾的消息需要告知你们:”
“我们的冒失王子已被单于赎回,花费了五万两千匹马匹的代价!”
“单于未选择赎回我们,说眼下匈奴领地里也没有过多马匹。”
“多次交涉过后,得到了如下方案:”
“那就是我们必须在此协助秦国人工作一段时间。”
“表现良好即可返回匈奴的家乡,表现差劲者需留下来继续劳动!”
听完这一连串的话,匈努众人瞬间陷入了沸腾。
“什么?让我们来为秦国人劳动?我不同意!“
“凭什么让我们为秦人工作?”
“为什么赎回的是冒失王子,而不是我们?“
“都是冒失王子连累了大家!“
“他难道打算坐视我们的死活而不顾?“
“何况我们现在都是残缺之身,如何继续做工?“
“我们要求回家!“
“我们要回家!”
匈努人们的呼声越来越高昂。
他们愤怒的高呼。
那声音渐渐一致,以至于令罗焕向后倒退了几步。
“锵!“
“锵!“
“锵~~!”
所有的大秦军士们都纷纷抽出兵器准备战斗,
一旦匈奴人胆敢叛乱,就是他们的死亡之际。
最终,
匈奴人们认清现状,
并逐渐归于沉默;
罗焕这才向前迈出步伐,进行更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
第249回匈奴让步,借宿于蓝田
“你们知道吗?原本我们都注定要死去!”
“回想一下你们是如何对待大秦人的,即使他们把我们都杀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原本大秦人打算把我们全部处决,但承蒙王子殿下多次的求情,这才让我们得以存活。”
“不过,我们也因此被要求来此处帮助大秦人修建墓室宫殿,只有当我们展现出色的态度才能返回家乡。”
“否则,我们将永久留在大秦之中。现在,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吧!”
罗焕的语气逐渐变得冷漠。
以上的所有话语皆出自罗焕随口编造的内容。
要是这些话都无法让这群匈奴人信服,那他将不得不采取更为直接且强硬的手段了。
即使身体残疾又能怎样呢?
即使身有残疾,也同样能够胜任各种劳作!
无非是需要两个人协作完成原来一人的工作而已。
同时,罗焕对于匈奴食人的陋习充满了深深的憎恨,
但为了生存下去,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只好假装没有见到或听到。
当他仍然居住在匈奴的土地上时,哪怕看见食人的一幕,他也避之不及。
他从最初的强烈反感和呕吐逐步变为麻木。
即便是这样,匈奴人也曾多次他参与食人的行径,但每次他都坚决地选择了不从。
在他眼中,坚守人性的基本尊严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一底线他始终未改变过。
如今,这群人的管辖权交到了他的手上,这令他成了众人的上属。
最好的策略是以刚柔相济的方式来处置。
假如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只得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了。
希望这群匈奴人能看清当前的形势,使双方的处境不至于过于艰难。
这群匈奴人都不是愚钝之人,听完罗焕的话后,再次陷入了窃窃私语之中。
联想起过去的行为和留在大秦国,只有优秀的表现才能够返乡这一可能性。
若否,则必死无疑,最终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很清楚如果不服从大秦人的命令,将会遭到毫不犹豫地处决。
在多数人中间,他们都并不希望走向死亡。
他们宁愿选择苟活。
现实往往残酷如斯。
在这瞬间,所有的匈奴人都接受了眼前的。
如果此刻还不愿意妥协屈服。
周围的虎视眈眈的大秦士兵就会毫不迟疑地拿起手中的利刃对他们施展屠戮。
优秀的表现或许能够给予重返家园一线希望。
这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信念。
也期望单于能够设法救赎并将他们接回匈奴领地。
如此他们只能选择继续留下,否则只能迎接死亡的降临。
“究竟要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出色的表现?”
“达到怎样标准才能获准回归家乡呢?”
这些问题随之而来。
针对此类问题罗焕只能用一些话进行掩饰与搪塞。
毕竟对于这些问题他也是一无所知的。
他清楚重回故土的可能性极小。
优秀的表现,只不过是大秦人口中的托词之一。
不过,这些实情他绝不可能告诉这些人。
他对这群匈努人的生死并无过多关注,他只关心自己是否安逸。
终于在一番劝导后所有的匈奴人都同意顺从安排。
无论老人孩子妇人,全部被安排住进了骊山。日后必然要劳动一番。
对如何返回匈奴地界,罗焕无暇思索,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