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袁世凯要下绊子
荣禄的话,又让慈禧小小吃了一惊,忙转头用探询的目光看向另一侧的袁世凯。
听到荣禄提到自己,袁世凯早已打起精神,见慈禧探寻的目光看过来,忙在马背上躬身说道。
“太后,确有此事。”
“这还是六年前,微臣在小站练兵时的事,由于微臣所请的教习全部来自德国,微臣的武卫右军也完全采用德式训练方法,其中这正步走,就是德国教习要求武卫右军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听到德国教习对于这正步走竟然如此重视,慈禧不由有些疑惑起来,迟疑着问道。
“哀家听闻,说这德国人一向刻板务实,不喜做一些粉饰功夫,这么看来,哀家听到的那些传闻有误?”
“难道,德国人也喜欢玩这样看着好看,可其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袁世凯也感觉出慈禧对滕毓藻有所不满,一边在心中紧张滴盘算着滕毓藻是哪里引来慈禧的不满,一边笑着解释道。
“回太后,太后所听非虚,德国人的确刻板务实,做起事来极为严肃叫真,而且这正步走,也并非是花架子。”
袁世凯此时已经想好了说辞,总要在慈禧这里扳回一局,即便不能和滕毓藻打成平手,好歹也要使点阴招,暗中打压对方一番。
打定了主意的袁世凯陪着笑说,“太后,据在德国留学过军事的段祺瑞跟微臣讲,德军对这正步走极为重视,虽然阅兵时他们也会走正步,可并不是为了只是看着好看。”
不待慈禧追问,袁世凯继续说道。
“段祺瑞说,这德军的正步走,最早起源于德国的普鲁士,德国人认为,正步走的意义在于,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不断强化军人的严格纪律观念和服从全局的观念,而普鲁士人正是由于有严格的纪律和相互配合的大局观,才最终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如今的德意志帝国。”
“德国人认为,正是因为德军有钢铁般的纪律,才为他们战胜法国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因此,在德国人看来,严格的军纪就是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非常重要标准,这就是他们强调,务必要在训练中多走正步训练的原因。”
“哦!”
袁世凯的话,惊得慈禧不由张大了嘴,先是看了看袁世凯后面的铁良,然后又看着袁世凯紧张地问道。
“袁爱卿,听你的意思,是说要练出一支强军,只要把军纪练出来就行?”
“还有,照你的说辞,滕兴甫的前锋军,之所以打得洋人百万大军屡战屡败,就是练这正步练得好?”
慈禧的话,让袁世凯一时间哭笑不得,想糊弄慈禧是肯定不行的,不要说一旁还有荣禄和铁良这两个多少也算是知兵的,就是和滕毓藻交好的载漪也不会顾及他,回头就会向慈禧揭露这件事,那时自己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啦。
可要给慈禧这样对战争如何进行几乎就完全没有一点概念的人说清楚,又实在有些不易。
只是,慈禧不仅是太后,还是这个大清实际上的掌权人,如果东南互保还在,或者列强联军没撤还好说,可如今他已经是重回朝廷序列,他袁世凯可没有段祺瑞那种强项,袁世凯心中暗叹,又忙陪着笑解释说。
“太后,这军纪严格,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令行禁止,可仅仅有严格的军纪还是不足以打胜仗的,要打胜仗,军队还要有良好的作战技能,也就是训练要好。”
“此外,还要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还有好的战略战术.以及讲不维斯额,士卒敢战、愿战、善战,这些缺一不可。”
“.还有兵力优势,以及天时地利人和。”
袁世凯费了很大力气,才终于自我感觉给慈禧解释明白了。
慈禧掰着手指,随着袁世凯述说打胜仗需要的条件,不断计算着什么,等到袁世凯说完,慈禧正要开口继续询问,可看到她的銮驾已经来到了段祺瑞和洋人公使,以及中外记者所在区域,不得不停住话。
慈禧只是深深地看了段祺瑞一眼,就把脸转向那些洋人公使和数十名记者们。
虽然记者们的镁光灯闪光,刺激的慈禧都有些睁不开眼,可慈禧还是眯着眼,对那些洋人公使和他们的家属们招了招手。
慈禧破天荒的举动顿时迎来公使和他们家属们的一片掌声。
“太后吉祥!”
“太后好!”
美国公使康格和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还用国语对慈禧问好。
还有几个公使夫人也笑着用他们本国语言问候慈禧。
这样的场景让慈禧原本还绷着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笑容。
几个胆大的中外记者想要靠近慈禧的銮驾采访几句,却无一例外地被迅速跑过来的段祺瑞的部下强行拦住。
好不容易通过了这一段洋人和记者所在的区域,慈禧才收回笑容,又皱着眉头继续问袁世凯。
“袁爱卿,按照你说的这些,我刚刚算过,不论是洋枪洋炮,还是兵力,前锋军都没有洋人的军队多。”
慈禧又有些自嘲地说道,“这天时、地利、人和咱们也一个都不占,原本我还以为靠着咱们大清的兵马以及那些滚雪球一样转达的义和团和天津、京师这样的坚城,咱们总还能占各地利、人和的优势,怎么着也能和洋人占个势均力敌。”
可哪成想,这兵马看着人数众多,可根本就济不得事,不要说绿营、练勇还有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就是耗费哀家和朝廷省吃俭用才节省出来的上亿两银子建成新军也不行”
说到这里,慈禧似乎想要收住话头,迟疑了好一会,可最终还是没忍住,大有不吐不快的意味。
“这些看着威武雄壮的数百万大军,要么一触即溃,要么鞭长莫及,要么干脆就拒奉旨意”
“而咱们满人也不争气,竟然没有一人能挺身而出,担起抵御外虏的大任”
“倒是罗荣光还算有些本事,裕禄也堪称能吏干臣,好歹还能和洋人过上几招!”
慈禧说到这里,忍不住重重叹息一声,“倒是可惜了他们!”
拒奉旨意的是袁世凯,主张接纳义和团的是载漪,花费巨资组建武卫军的是荣禄,不用明说,任谁都知道慈禧数落的是哪一个。
慈禧这话,不仅是怪罪袁世凯签署东南互保协议,连载漪、荣禄也没有幸免于难,也一并被慈禧数落上了,甚至就是铁良这个满人也没能躲过,几人哪里听不出慈禧话中之意,一个个都满脸尴尬,袁世凯圆润的额头上再次冒出了汗珠。
都慌忙滚鞍下马匍匐在地,就在土路上对慈禧连连叩首说道。
“微臣无能!”
“微臣有罪!”“微臣有眼无珠!误导太后,该死!”
这几人闹出的动静,把独自呆呆出神的光绪也惊动了,光绪先是一愣,随即脸上就露出开心的笑意,嘴唇甚至还一张一合,似乎在嘟囔着什么。
光绪的声音虽低,骑马紧跟在慈禧銮驾后的李莲英和小德张还是听到了,光绪的话。
光绪在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只不过,这两个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只是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同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对方的想法,两人都只是苦笑了一下,再就不肯说话。
几人突然的动作,让慈禧也感觉到话说的有些重了,轻轻一跺脚,銮驾及时停住,低声呵斥道。
“你们几个都起来说话,这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
这里可不是朝堂,这是在永定门外的官道上,以他们的身份,在这里下跪请罪,的确有失体统,听到慈禧的话,又都忙不迭地从地上爬起来,尴尬地站在那里。
“上马!”
“起驾。”
前者,是对荣禄等四人所讲,后者则是对操持銮驾的那一众太监所讲。
銮驾再次起行,这四人也胡乱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慌忙爬上马背,催马紧追几步追上慈禧的銮驾才作罢。
只不过,这几人都有些狼狈,匆忙间来不及除帽,以至于头上的顶子都有些歪斜。
尤其是袁世凯,因为额头上有汗,又粘上了泥土,刚才仅仅是用衣袖擦了一把,脸上此刻是一个“花脸”。
看到几人的狼狈模样,慈禧对跟在銮驾旁的侍女使了个眼色,那是女忙把一条丝巾递给袁世凯,袁世凯一边向慈禧称谢,一边急忙将脸上的灰尘汗水仔细擦了一遍。
为了缓解尴尬,慈禧叹息着说。
“人老了,这嘴就有些碎,心里藏不住事,可说完了,心里也就痛快了,哀家刚刚那些话说跑题了,你们不要往心里去,说过了,这些事也就都过去了,哀家从此再不会提及。”
慈禧这话,让袁世凯和载漪两人都暗暗吐出一口浊气。
“袁爱卿,哀家刚刚说跑题了,咱们接着说,我的意思是,滕兴甫,枪炮和兵员上都不占优,他又师从与德国,可为何他能打的洋人百万联军损兵折将。”
“甚至在滕兴甫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洋人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增兵派将继续再战,反而主动提出议和,这可是大清百年未有的情况啊!”
“甚至这一次,朝廷仅仅”
慈禧忽然略一停顿,然后又接着说道。
“难道,他滕兴甫是青出于蓝了?”
“或者,真是前锋军的正步练的好?”
“又或者,是滕兴甫天生就是一个善于带兵的,可他又为何在李中堂手下时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对于慈禧一连串的疑问,袁世凯并未慌张,努力平复了一下刚刚被慈禧吓得有些心动过速心跳,深吸口气说道。
“回太后话,微臣曾遍聚部下仔细琢磨过兴甫的前锋军和他打过的所有战例,太后所说兴甫的劣处,绝无差错。”
“不过,以我和诸多部下仔细琢磨后,一致认为,前锋军之所以能打败全世界最强大的八国列强联军,所依仗者有三。”
一听说袁世凯琢磨出滕毓藻取胜之道,不只是慈禧,荣禄、载漪,甚至铁良都不由竖起耳朵,生怕露掉一个字。
载漪是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滕毓藻,要滕毓藻小心提防袁世凯和他的武卫右军。
荣禄和铁良,包括慈禧在内,他们是想要得到练兵的窍要,以便照样训练新军,免得前锋军一家独大。
袁世凯自然清楚这些人的想法,可还是叹口气说。
“太后,微臣和诸将琢磨后以为,兴甫率前锋军对战列强联军百万大军,不仅未败,反而取胜这其一,兴甫善于御兵;其二,识人善任;其三,兴甫天生聪慧,于西洋战法心有所得,其造诣已远超于洋人。”
袁世凯几人都是一阵惊诧,然后又似有不信的神态,忙说道。
“太后,听微臣慢慢讲来。”
袁世凯整理一下思绪,斟酌着词语说道。
“太后,先说这善于御兵。”
“兴甫起兵之初,只有一营之兵,虽然此后又有数千聂功亭的武卫前军加入,可也只有数千新军,其余要么是绿营、练军溃散之兵,要么就是招募的青壮,再或者就是大量的义和团的团众。”
袁世凯似乎担心慈禧听不清楚,将义和团团众这几个字说得极重。
见慈禧没什么反应,依然竖着耳朵在听他的下文,忙又接着说道。
“前锋军虽然来源复杂,可依旧能在短时间内变成军纪良好的士兵。”
“微臣在仔细琢磨后以为,最主要的就是前锋军的高军饷和极好的伙食。”
“微臣听说,前锋军每顿都要有肉食,最差的也要有肉汤喝,以至于,前锋军每到一处,当地的家禽家畜都会被前锋军一扫而光,甚至还要派人去外地广为搜寻购买,然后再贩运回来。”
随后,袁世凯不仅如数家珍地将前锋军的每一极的军饷一一说的极为清晰准确,甚至还能将负伤和战死的抚恤也说得丝毫不差,最后袁世凯又有些唏嘘地说道。
“正是因为有如此高的军饷和抚恤,前锋军的士兵,在作战时,人人奋勇,无人愿意退后,都唯恐失去这份厚重的抚恤。”
“微臣初步估算了一下,前锋军从开战至今,战死人数绝对不会低于五万,如此算来,算上军饷支出,兴甫从今年开始,每年没有八千万两以上的银子,他就填不上这个窟窿。”
袁世凯的话,让包括慈禧在内的几人都不由目瞪口呆。
袁世凯语不惊人死不休地接着又说道,“这还没包括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的支出,包括伙食费用,如果都算上,李中堂在世时,绝对无法再组建北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