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嗣含笑点头,与刘邦分享这份带有希望的静谧。
新的一轮谋划已然在他们心中成形,正如那拥抱苍茫大地的阳光,总会照进历史的新篇章。
在人大殿内,群臣之间的紧张气氛仍未消散。
此时,徐壕带着一副镇定面孔走上前,呈上了一些看似普通的礼物,试图藉此证明其忠诚。
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一些大臣的困惑和不解,特别是对其用心深表怀疑的姜嗣,他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妥。
在这关键时刻,张绍紧随其后,试图煽动情绪,指责徐壕心怀不轨,企图误导陛下刘邦。
张绍的激动引起了现场大臣们的疑虑,他们对他过于急切的态度感到不安和反感。
就在气氛日益胶着之际,刘邦从容不迫地走回大殿,环顾一周后,冷静地表态:“人人都应以国家为重,而非私利。若有继续扰乱朝堂者,一律严惩不贷。”
如此一番话,既安抚了众人的心,又隐晦警告了潜在的对手。
刘邦深知姜嗣的才智,他低声示意姜嗣,如有必要,务必谨慎处理徐壕和张绍的阴谋,并伺机打压以惩奸臣。
姜嗣心领神会,微微点头,眼中尽显信心。
随着刘邦的发言,众臣心头的迷雾逐渐散去,大殿重新恢复了平静有序。
刘邦站在寝殿里,手捧一盏清茶,看着窗外微风轻抚下的竹叶沙沙作响。
思绪仍旧沉浸在刚才朝堂上的一番言辞交锋中。
他知道,徐壕和张绍不会轻易就范,蜀汉的未来仍面临严峻考验。
徐美人不知何时轻移步履,来到了刘邦身侧,柔声道:“陛下,最近事务繁多,您该多注意休息。”
她的话语中似乎带着无形的温柔,仿佛能蛊惑人心。
然而,刘邦仅是微微一笑,未发一言,却在心底敲响警钟——这个徐美人虽是他的嫔妃,但终究是徐壕的妹妹,必然心怀鬼胎。
“多谢美人挂念,”他言语间有意与徐美人保持距离,目光又转向窗外,“只不过,有些事情不处理好,怕是连睡觉都不安心呢。”
徐美人见刘邦并无多言之意,面色微动却不再言语,只敛衽微笑,悄然退下。
她知道,这个刘邦似乎不似从前的刘禅,目光穿透人心,难以蒙蔽。
与此同时,姜嗣同几位忠于蜀汉的年轻军将聚集在府邸。
他流露出坚定的神情,举起案几上的白玉酒樽,凝重地对众人说道:“诸位,如今国难当前,吾等肩负重任,不可畏惧退缩。法治之策虽难行,然必为治世之基石!”
年轻军将们皆全神贯注,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决心。
姜嗣所承载的不仅是刘邦的期许,还有蜀汉兴复的责任。
“姜将军,那徐壕与张绍暗中勾结他国,不知可有实据?”一位名叫李重的年轻将军问道,手中的剑紧握,显然怀有满腔怒火。
姜嗣略显神秘一笑:“证据已有,只待时机。
明日之朝,吾当以法治之名,铲除奸佞,回报主公信任。”
此言一出,众将皆以拳击掌,群情激昂。窗外月华如水,似在静静见证他们的誓言。
翌日,朝堂之上,刘邦已端坐龙椅,身后大旗无风自动。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最后定格在徐壕与张绍身上。徐壕略显不安地微抬下颌,与张绍对视一眼,似乎在暗自沟通。
“今日,我们论一论这庙堂江山的未来之策。”刘邦话音醇厚,轻声落地,却如雷霆在众人耳边炸响。
姜嗣站出,带着稳重不移的气度,向刘邦躬身行礼:“陛下,为国为民,姜嗣请命,肃清内患,还请陛下应允。”刘邦眯起眼,内心充溢着信任:“姜嗣,但行无悔,朕自会撑持。”
大殿之中,空气骤然凝重。姜嗣转向徐壕和张绍,语气坚定:“徐、张二位,近日高下之断,何不明言?”
徐壕故作镇定,微微一笑:“姜公子,依我看,当以和为贵。国势倾颓,何不谋一条生路?”
姜嗣闻言不为所动,执着正气朗声而对:“国之难,非外患成之,而在内乱。投降之心即是叛国之行,不可饶恕!”
刘邦暗自点头,对姜嗣的表现十分满意,不由得想起自己初回中原时的那份决绝与担当。
“既如此,依律动刑。”随着刘邦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禁军一涌而入,押住了徐壕和张绍。殿中众人无不震惊,纷纷侧目。
徐美人隐藏在殿侧,一脸无助却不敢出声,她清楚这场博弈已然失败,不由得心生退意。
刘邦看着被押下去的二人,心中如释重负。
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朝堂之上,又将迎来一次蜕变,一次凤凰涅槃般的革新。
未来,正期待着他与姜嗣一同去书写。在刘邦坚定的注视下,蜀汉的晨曦,又一次在群山之巅冉冉升起。
姜嗣在书房中与刘邦深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他提到了最近的政治斗争中不断上升的张绍与徐壕的势力。
姜嗣认为,在当前动荡的局势下,一味消灭徐壕与张绍等势力可能激化矛盾,以致蜀汉内部的稳定受损。
因此,姜嗣提议,应该先假意顺从他们的一部分要求,以便安抚反对者的情绪。
同时,将争议点引入另外的军事行动之中,如指责河西的叛乱以转移视线,逐步削弱其影响。
刘邦赞同姜嗣的策略,并决定委派他全权负责具体的执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姜嗣不仅要打压徐壕和张绍的势力,还要通过策略来为法治和国家意志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在结束了这次对话后,刘邦感到振奋,他相信在姜嗣的协助下,蜀汉能够战胜当前的困境,继续迈向他梦想中的盛世。
窗外仍是细风轻抚竹叶的声响,书房里的两人却充满斗志,准备将下一步计划付诸行动。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两人间凝重的氛围。
刘邦眉头微皱,目光投向门口。
姜嗣快速起身,轻轻开门,一个低着头的侍女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神情间有些忐忑。
“陛下,徐美人求见。”侍女的声音很轻,似乎生怕打扰到这庙堂重地的决策者。
刘邦微微一笑,心中了然。他挥手示意侍女退下,然后看向姜嗣,眼神中有几分无奈。
“这徐美人,我是时候见见她,看看她到底有何打算。”
姜嗣微微点头:“陛下多加小心,徐美人心思深沉,不可不防。”
“无妨,”刘邦语气平和,随即起身大步走向内殿,“我倒是想看看,她究竟有什么好手段。”
不多时,一个身着华丽衣裳的女子款款而来,正是徐美人。
她眉目如画,眼含秋水,见到刘邦,谦和一笑,“陛下近来可好?”刘邦微微一笑,漫不经心地答道:“托你们的福,一切安好。”
徐美人福身行礼,接着巧言说道:“陛下日理万机,臣妾深感忧虑,特来为陛下分忧。”
刘邦淡淡一笑,示意她坐下,端起精美的茶杯,轻啜一口,“哦,说说看,徐美人有何高见?”
徐美人眼波流转,卖弄风情地说:“陛下,臣妾以为如今外敌虎视眈眈,与其内斗,不如集中力量,求得一安稳之策。”
“你的意思是?”刘邦语气中带着探询,眼中却无一丝波澜。
徐美人柔声道:“陛下,臣妾斗胆建议,不妨听听哥哥和张大人的提议,也许他们能为陛下解解难。”
这番话让刘邦心中更添几分警惕,脸上却毫无异样,只是淡然回应:“有劳爱妃挂心,我会慎重考虑。”
徐美人见此,暗自捏了一把汗,眼前这位陛下即便温和如常,却让她无法看透。
告辞后,刘邦看着徐美人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他心中对徐壕和张绍及其余党更加戒备,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重新回到书房,刘邦见姜嗣仍在等候,宽慰地拍拍他的肩膀。
“姜嗣,这些人决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我们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姜嗣坚定地说:“陛下放心,定不辱使命。”窗外的竹影摇曳,正如刘邦心中那未竟的宏图。无论前路如何,他与姜嗣将携手并肩,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一举打破眼前的迷雾。
姜嗣微微一笑,感慨蜀汉的未来前景。
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谋划,而这时贴身侍卫的报告仿佛预示着外界局势的新变化。
姜嗣想着刘邦的宏图大志,愈发坚定了心中利用法治与改革振兴蜀汉的决心。就在他陷入沉思时,门外传来了几声叩门声。
刘邦转头,看到窗外风中飘动的竹叶,心头一紧,随即向侍卫示意查明来人。
来报的是张嬷嬷的侍从。
刘邦顿悟,徐美人或许正试图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探望来影响内廷局势。
姜嗣觉察到刘邦表情的变化,轻声建议让张嬷嬷进来,并保证已有应对之策。
张嬷嬷进入屋内,见姜嗣尚未退下,未免心生不耐。
然而,在她开口前,姜嗣已然起身行礼,以礼貌和温顺掩饰内心的计谋。
而在这暗流涌动中,刘邦心中明白,蜀汉的复兴不能仅依靠明面上的权力斗争,更在于这般暗中博弈的胜负。
夜幕渐渐降临,整个蜀汉的都城开始被昏黄的灯火点亮。
离宫外侧的小院中,刘邦和姜嗣正在继续他们的秘密会谈。
星空下,刘邦的脸在灯火摇曳中显得格外坚定,他面带微笑,对姜嗣说道:“你所提之计,确实有助于改变现今的局势,真正需要做的是让那些墨守成规之人再无妄动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