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壮年?的,有初高中学历的人,谁会来做服务员?
每个人看见前两条要求都想转头就走,可?一看工资,最低的竟然都上千!
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员,工资居然比人家单位里的工资还高?
掉头的脚步便又停下。
这么离谱的招聘启事,最后因为工资开得太高,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
钟慧仪亲自面试,首选服务意识强的,次选学习能力强的。
小?两层的餐厅,她选定了六个服务员,四?女两男。
六个人以为过了面试谈好薪资,隔两天就能开工,没想到——竟然还有岗前培训环节。
为期一周,钟慧仪自己来培训。
主要是告诉这些人,她要怎样的高质量服务,以及遇到各种临时状况,应该怎么处理。
六个服务员起初还不以为然,结果一开课,他?们全部都被震慑了。
不仅要微笑服务,仔仔细细地询问每一位顾客的喜忌,甚至还要领先顾客一步,去?预判他?们的需求。
光是照顾餐桌上的顾客就算了,老板还要求,他?们连去?卫生间的顾客都要一并照顾到。
这到底是照顾客人,还是照顾上帝。
六个人都惊呆了,这门槛简直比做老师还高,难怪工资都是千元起步!
把服务成本和质量提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却是钟慧仪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上辈子她的餐饮事业并没有做到顶级,只是运气好,选中了好的地段成了网红店。
她以前并没有大手?笔搞过这样的服务。
这套服务理念,其实起源于家喻户晓的海底捞火锅。
当时,海底捞火锅的这套顶级服务,一经推出便立刻广受好评,在网络上狠狠地红了一波。
钟慧仪记得,当时大众因为好奇,想知道服务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纷纷特意前去?体?验。
海底捞自此一炮而红,成为火锅届的传奇。
之?后,整个餐饮行业起码有百分之?八十的品牌,都学习了海底捞这一套服务。
上辈子,钟慧仪不愁生意,不想冒进,不敢随意改革。
但这一次,她有了机会。
既然花大价钱盘下地段这么好的门市,对火锅的味道也很有信心,那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一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顶级?
她认为,在这个毫不讲究服务态度的年?代,搞“上帝式服务”很有噱头。
而且,现在竞争力还没后世?那么强,她的创新会成为新店独有的特色,效果绝对比海底捞当初还好。
钟慧仪对此很有信心,所以即便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积蓄,招聘这么多?高薪服务员,她还是做了。
幸好服务员不用上岗就发工资,等一个月后发薪时,她认为自己应当已经有那个能力!
但其他?人并不看好。
服务员都觉得她是冤大头,想着来都来了,就算倒闭他?们赚一波快钱也划算。
范亚仙劝她谨慎,告诉她说只要广告打得到位,火锅味道不差,慢慢做总能做起来。
朋友觉得她这样有点上头,不够脚踏实地。
只有同?样来自未来的林麦,在听说妈妈这个计划后,赞不绝口。
她惊奇地问:“妈妈,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的?”
遥遥领先海底捞至少十年?,而且,连她这个重生回来的人,一时都没想到还能这样抢先创新。
钟慧仪无?法解释,只说:“开动脑筋,就像当初决定来蓉城,又自己摆摊一样。觉得可?行,就做了嘛。”
妈妈一贯有经商头脑,林麦听了竟也没有怀疑。
她顿时激动地道:“妈妈以后一定大有作为!”
一定走得比上辈子更远。
刚听说这个计划时,林麦热血上头非常看好,对开张翘首以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她渐渐冷静下来,却又开始担心。
诚然,上辈子海底捞靠这个立住口碑,大获成功。
但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社交平台已成熟,当时“上帝式服务”的成功,其实有一半都归功于广阔的营销。
万一海底捞能那么成功,根本就是营销的功劳呢?
千禧年?时代连手?机都没普及,即便这个噱头可?以,但真的能传开吗?
这一套提前十几年?,放到千禧年?,真的能行得通吗?
人家海底捞家大业大,赌输了大不了重新想个方案再营销。
但妈妈赌得起吗?
高薪聘请这么多?服务员,万一生意并不如意,到时候会不会连工资都发不出?
林麦一方面觉得妈妈思想真活络,有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妈妈太冒进,恐失败。
照这样创新去?赌,她认为,新店开张后只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一炮而红,要么血本无?归。
风险高得离谱。
林麦顿时都无?心自己的学习生活了,一心想着新店开张的事。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煎熬地等待检验。
天气越来越冷,开业时间一天天逼近。
圣诞节前一周,“春熙火锅”即将营业的消息,飞满了整个蓉城。
第30章一炮而红
钟慧仪的这间新店花了巨大心血。
从贷款买铺,铤而走险赚装修钱,再到请厨师和高薪聘请服务员,每一步都付出大代价。
前面九十九步都做到最?好,最?后?一步的宣传当然也不能掉链子。
关于火锅店的开业广告,她也花了很多?心思。
千禧年大部?分?新店开业,都还是请锣鼓队,举个牌子敲锣打鼓的满街宣传。
但锣鼓队都是人力走,走上半天一天也只能走完特定区域,根本没办法把消息散满全城。
钟慧仪思量许久,最?后?把目光投向了三轮车和公交车。
蓉城地?处内陆,虽是省会城市,但相较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会而言,发?展还是相对缓慢一些。
2000年虽然?出租车已经兴起,但出租车单价高,不出远门,大部?分?人出行还是会优先选择三轮车。
这里的“三轮文化”非常浓厚,是一块不可小觑的宣传渠道。
锣鼓队照常请,但钟慧仪还印发?了大量的传单,找到三轮车队,让他们帮忙散发?。
将人力宣传拉到极限后?,她又盯向公交车。
这个年代还没有发?达的电子屏广告,想要把广告打遍全城,那公交车这种价廉还满城转的交通工具就是不二之选。
千禧年的公交车还是新鲜玩意,公交车车身还不像后?世那样,都是些饮料、整形广告,现在印的全部?是新时代的流行标语。
钟慧仪看?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