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奇维以赤子之心,展露他的理想抱负后,于式枚被彻底折服。
对于这样的汉族青年才俊,他只有欣赏与支持。
如果华夏的年轻人都能像李奇维一样,何谈不能复兴,恢复汉唐之荣光。
于式枚郑重接过李奇维的纸张,开始仔细地阅读。
既然是要呈现给皇上和太后,那么自然就有很多的语言限制和要求。
李奇维留学海外,对这一点肯定一窍不通。
他需要给对方把把关,尤其是那些激进的观点,更是要删除殆尽。
而且上达天听的内容必须精简清晰,不能又臭又长,显得进奏者水平太低。
随着于式枚不断深入,他的表情也逐渐舒展,感觉到非常满意。
整份改革纲要内容翔实,关键地方都有李奇维备注的西方国家真实数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总结李奇维的教育改革纲要,核心内容有五点。
1、重新命名现有教育领域专业名词,改成与西方相似的教育体系,方便未来与国际接轨。
李奇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普及大众,如果把很多名称搞得特别复杂,普通百姓是看不懂的。
比如各种小学堂、高等学堂让人眼花缭乱。
因此,在这份纲要里,他提出了各种修改意见:
【大学堂:大学;
中学堂:中学;
小学堂:小学;
蒙学堂:蒙学。】
【总监督:校长;
教习:教授;
格致科:理科。】
等等,不一而足。
而且,他还新增了很多术语,方便对学校进行体系化考核和管理。
李奇维基本上是把后世的那套称谓照抄过来。
改完后,更能凸显教育领域的专业性。
2、修改《钦定学堂章程》里的学制划分,改为:
蒙学(四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单个学制内以年级划分层次。
规定凡年龄超过6岁的幼童,皆可入读小学一年级。
蒙学的入读情况,视当地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国家不统一负责管理。
3、李奇维认为当前国内最需要的是大学教育,而大学教育最需要的是理科教育。
只有理科发展好了,才能产生大量的数理人才,完成各种工厂、机器的开发和应用。
从而提升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摆脱对西方国家的进口依赖。
他举例英国的理科,甚至和工厂有直接的联系。
当学校发明一项技术后,就会让工厂进行批量生产,从而提高国力。
基本就是后世的产学研一体化了。
因此,李奇维在纲要中建议,国内现在当务之急是兴办理科大学。
为此,他建议可以在广东先实行试点计划,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成立广东大学,开设物理、化学、土木、冶矿、地质等理科专业。
其余专业,照旧执行。
李奇维也得考虑给别人留点机会,不然很容易引起反感,被群起攻之,得不到支持。
反正所谓的广东大学,不是他自己花钱办的,而是以清廷的名义。
花着大清的钱,为自己培养理工人才,岂不美哉。
因为他知道满清不可能立马全盘同意自己的计划,所以提出所谓的试点,就是迷惑对方。
真实历史上,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始分科,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七科。
并且设置了十三个学门(专业)。
经科:诗经、周礼、春秋左传;
法政科:政治、法律;
文科:华夏文学、华夏史学;
格致科:地质、化学
农科:农学
工科:土木、矿冶
商科:银行保险。
1903年,其实已经有了所谓分科的概念,只不过还没有正式地确定而已。
而李奇维自己想建的理工大学,专业划分就更加细致了,不过暂时也没必要抛出来。
4、建议民间人士可自费成立私立大学,解决政府经费不足之问题。
这一条,也是李奇维拿捏住了清朝的死穴。
如今的清朝,内忧外患,国库都不够用了,怎么可能给教育领域拨款太多。
但是它又急需新式人才,没办法,只能靠私立大学了。
让有钱人自己掏钱,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后还是为清朝效力。
慈禧不傻,这种好事,怎么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弊。
至于私立大学是否会脱离掌控,宣扬一些不好的思想。
老妖婆毫不在意,她觉得一群臭教书的还敢反了天了。
到时候,只要派遣监管人员一查,便能知晓,凡是不听话,那就抓起来,甚至直接处死。
对国外,慈禧唯唯诺诺,屁不敢放;对国内,慈禧猖狂得意,重拳出击。
所以,李奇维断定清朝肯定会同意这一点。
到时候,自己的大学就可以办起来了。
何育杰三人也将告别假期,开始为大学而忙碌。
5、李奇维建议朝廷成立学部,专门管理全国所有学校及相关事务。
提高教育的独立性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为此,他依然拿英国德国的大学举例,证明学术独立的好处。
并且对各省的教育部门进行不同的改进,附有细则。
这一条一定会得到众多人的支持。
至少于式枚在看到后,就微微一笑。
如果成立了学部,他们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而且学部自成体系,外人根本插不进脚。
以后哪怕你是侍郎的儿子,想上广东大学,也得问问我同意不同意。
以上就是李奇维教育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李奇维目前也只能写个大概。
更详细的内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然而,这份在李奇维眼里很简陋的计划,在于式枚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为传统官员,他哪里见过李奇维这种上奏的格式。
全篇没有一句废话,都是在阐述自己的思考和具体实现方法。
跟朝廷上那些,800字的奏折,其中600字都是拍皇上马屁的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此刻,于式枚对李奇维的能力再也没有怀疑。
能写出这种纲要的人,全大清恐怕也难以找出第二个。
关键是对方的任何一条都不是自己瞎想的,而是以亲身经历,参考了欧美各种的教育体系。
里面的各种数据,让人无从反驳。
于式枚甚至能想象到,当这份纲要呈上去后,那些反对派估计直接傻眼了。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找到漏洞,进行反击。
“奇维,我本来已经足够高看你了,没想到还是小看你了。”
“就凭你手上的东西,一个管学副大臣,恐怕是让你屈才了。”
“现在的管学大臣,名义上可以节制各省学堂,其实也只能管理京师大学堂而已。”
“我担心,你将来需要遇到的困难很多啊。”
李奇维倒是不在意,他笑着说道:“万事开头难。”
“只要我一心为华夏,总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你看,我现在不就把学台你拉到我的阵营了吗?”
于式枚哈哈大笑。“奇维啊,奇维,你有这张嘴,我也不担心你了。”
“反正你还是英国爵士,朝堂上的人无论怎么反对和弹劾你,对你影响也不大。”
“按照你的提议,大不了你自己去办大学。”
“等哪天我当腻了学政,去投靠你,你可要为我留一个校长的位置。”
李奇维笑道:“学台放心,我的大门始终为你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