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的前期,物理学界以一种平稳的速度向前发展。
年轻物理学家逐渐占据了主流。
老一辈的退隐则越来越彻底了。
比如洛伦兹,自从玻尔-李模型解释了塞曼效应后,洛伦兹觉得没啥可以研究的了。
于是他辞去了莱顿大学的教授职务,转头去博物馆当顾问了。
当然,每周他也会去学校做一些演讲,算是启迪后辈。
普朗克则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校长了,并且保留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正式从物理研究人员变成了管理人员。
这可能和他在军方的突出贡献有关。
而且以普朗克的声望和地位,这个大学校长非他莫属。
所以普朗克也算是脱离了研究一线,开始纯粹的教育工作。
伦琴则是彻底退休,远离了学术界,进行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
还有其他的大佬们,都或多或少离开了科研一线。
他们的精力实在跟不上了。
不少人发出感叹:“物理学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这个时代就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交接点。
以普朗克、汤姆逊、伦琴、洛伦兹等大佬为首。
他们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两代物理学的衔接不会那么突兀。
而且给后辈开辟了未来的方向。
虽然他们的成果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历史不会否认他们的功绩。
接下来,就是现代物理学的深入研究阶段了。
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等接连取得突破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深入的细分研究。
即大家开始研究这些理论的各种细节。
虽然单独一个细节看起来无足轻重。
但是正因为有无数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让所谓的理论有了实际的内涵。
变得更加丰富、易用、可拓展。
否则一个空壳理论不管对于学术还是实践,都是毫无用处的。
尽管这些细节理论在物理学史上的名气没有非常大。
可如果一个专业物理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话,那这些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人只需要了解几个名词的概念。
而真正的研究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其实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
但年轻的物理学家们,却甘之如饴。
没有真正的热爱,是不可能享受到科研的乐趣的。
1912年,玻恩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点阵的振动》的论文。
这是一个关于晶体点阵的理论,它预示着晶体学的快速发展。
二人都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物理讲师,因此关系非常好。
冯·卡门后来成为了力学大佬,尤其擅长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
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
他教出的一个华夏留学生,后来威名赫赫,家喻户晓。
玻恩和冯·卡门的事例就是一个缩影。
代表着年轻物理学家正式接过大旗。
而且这个时代的科学家经常跑来跑去。
比如劳厄刚到瑞士当教授,爱因斯坦又跑去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了。
大佬们的职务变动非常频繁。
但是不管怎么变,物理学界总归是越来越精彩的。
现在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疯狂地做实验搞计算。
就是为了能在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之前,多出一点成果。
争取那一张难能可贵的邀请函。
而物理学的中心,布鲁斯会议的发起者,所有人心心念念的存在。
布鲁斯·李!
此刻正在奋笔疾书,他的广义相对论也到了关键阶段。
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主任办公室内。
助理迪莉娅又轻轻地推开门,给李奇维又续上了一杯茶。
他自己喝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上好茶叶。
招待卢瑟福等人就没必要暴殄天物了。
迪莉娅认真地倒着茶水,一股好闻的香水味刺激到李奇维,让他从论文中醒来。
抬头看了眼对方,发现今天的迪莉娅穿的非常精致。
她把一头长发盘了起来,挺拔的身材让人不自觉地想多看两眼。
李奇维看完后,一本正经地说道:
“迪莉娅,最近系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迪莉娅轻声道:“有很多人想要来拜访您,但是我都已经告知他们情况了。”
“然后由巴克拉教授负责接待。”
“这些是需要您签字的内容。”
李奇维翻了翻,都是关于给实验室添置研究器材的内容。
因为他的关系,如今国王学院的知名度也起来了。
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报考进来,连带着物理系的人也变多了。
于是,各种教学设备、研究器材都要扩大规模。
李奇维大手一挥,统统批准,又不是自己的钱。
反正他想要经费,跟卡普打个招呼就行。
现在学校的经费是优先考虑物理系。
没办法,谁让学校的钱都是靠李奇维才要来的。
“还有其它事吗?”
李奇维想让迪莉娅赶紧出去,他现在很害怕。
迪莉娅递文件的时候,靠的太近了,极其考验干部。
“哈勃想要预约您的时间,他给您报告近期成果。”
李奇维沉吟下,接着说道:“哦,那就让他现在进来吧,我正好有空。”
“好的。”迪莉娅面带微笑,轻轻地出去了。
不一会儿,哈勃就进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兴奋地说道:
“教授,最近天文学领域不知道为何,突然火了起来。”
“论文的发表数量至少是以前的两三倍。”
李奇维笑了笑。
看来大佬们年轻时都差不多嘛。
冲动、热情、激昂。
完全不是后世想象的那种沉稳、古板、严肃的科学家形象。
眼前的哈勃此刻高兴的喜笑颜开,毫不掩饰。
天文学的兴起,让哈勃看到了希望。
他师从当今物理学第一人,学的却不是正统的物理,而是天文学。
这让不少人觉得哈勃脑子可能有问题。
“星星能当饭吃吗?”
“哈勃这是守着金山银山,却故意过苦日子啊。”
“年轻人还是太年轻!”
“估计哈勃想成为天文学领域的布鲁斯教授。”
“美国的天文学还是很厉害的。”
哈勃独自从美国来英国留学,也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也想做出一番成绩,而不是随随便便混个经历。
那对他而言毫无意义。
李奇维笑着说道:“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们就开始研究天文学了。”
“说它是最古老的学科也不为过。”
“我其实最喜欢的理论是地心说。”
哗!
哈勃猛然一惊。
他没想到堂堂物理学第一人的布鲁斯教授,竟然会说出这种话。
地心说可是早都被证伪的理论。
现在哪怕问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地心说是错的,日心说才是对的。
布鲁斯教授这是怎么了。
哈勃虽然心中有疑问,但他没有立即出言询问,只是附和着笑。
李奇维见他这副尴尬的表情,笑着说道:
“呵呵,我不是认为地心说是对的。”
“而是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能够知道地球是圆的。”
“他们通过几何的算法,清清楚楚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只不过因为当时信息闭塞,传播不易,导致很多普通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或者是大乌龟驮着。”
“其实古人并不比现在的人笨,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而且,最重要的是,古希腊的牛人们还根据天上星星的运动,整理了一整套天体理论。”
“以地心说为核心,解释了很多的天文现象。”
“虽然很多东西在现在看来都是错的。”
“但那可是两千多年前啊。”
“要是把我生在那时,估计我也只会玩玩泥巴了。”
哈勃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没想到布鲁斯教授还有如此幽默可爱的一面。
不过哈勃相信,即便把对方送到两千多年前,肯定也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师。
天才在任何时代都是天才。
“布鲁斯教授,没想到您对天文学也有这么深的研究。”
“您不去当天文学家真是太可惜了。”
李奇维继续道:“我说这个事例的目的,不是自嘲,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人类其实是可以创造出领先时代的理论的。”
“在同时代的华夏,古人认为整个世界是天圆地方的。”
“但是古希腊人已经能够想出地心说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几个人其实就属于超越了时代。”
“因为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他们应该也会用一些神话故事解释世界。”
“而不是如此地理性。”
“所以我认为,人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哗!
哈勃内心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躁动。
李奇维的话他没有完全听明白。
但是他能够感受到那种勃勃生机。
那种不把天地放在眼里的霸气。
哈勃想不到用一个是什么词来形容。
人定胜天!
李奇维接着说道:“我不仅知道古希腊时代的天文学,我还知道现在的天文学。”
“目前天文学最大的争论,应该就是关于‘银河系是不是宇宙的唯一’这个问题吧。”
哈勃顿时肃然起敬。
布鲁斯教授果然恐怖如斯。
他连这么前沿的天文学知识都知道。
关于银河系问题,当前天文学家有两派。
一派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中的唯一星系。
其余观察到的那些星云、星团等,都是在银河系的内部,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
而另一派则认为,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孤岛而已。
人们观察到的那些星云,比如仙女座等,是和银河系同等的星系存在。
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岛理论。
宇宙是广袤浩瀚的大海,银河系只是漂浮在大海上的微不足道的岛屿。
两派各执一词,辩论的非常激烈,但谁都没有说服谁。
如果李奇维没有记错,应该再过十几年就会有结果了。
而终结的人就是眼前的哈勃。
“是的,教授,您说的非常正确。”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人。”
“难道您......”
哈勃不敢置信,应该不可能吧。
布鲁斯教授不可能强悍到这种地步吧。
李奇维笑道:“放心,我对这个问题没有观点。”
“因为目前天文学的手段太粗糙了。”
“只有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却没有合适的理论。”
“银河系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用到多么高深的知识,而是需要巧妙的测量技巧。”
“你也可以尝试着去解决。”
哈勃嘿嘿一笑,瞬间有了自信。
要是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就可以在天文学领域横着走了。
最后,李奇维又给哈勃喂了几碗鸡汤,对方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他之所以要和哈勃讨论天文学,除了指导对方,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他就会正式进入天文学领域。
而且他要开辟一个全新的细分学科:宇宙天文学。
这个时代的天文学不像后世,被划分的非常细。
每个方向都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现在只要是研究地球外的东西,统统是天文学。
而只有广义相对论出来后,才有了研究宇宙学的可能。
因为宇宙学就是研究宇宙物质和时空的关系。
侧重于理解和解释宇宙,不像现在的天文学就是单纯地观测和描述天体。
而时空正是广义相对论的领域。
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
李奇维作为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始人,到时候他肯定要横跨两界。
左手微观领域,洞悉原子奥秘。
右手宏观领域,剖析星体历史。
而这一切,都需要从他的广义相对论开始。
此刻,李奇维看着面前的手稿,心中感慨万千。
“百年后,这些东西恐怕都是最珍贵的文物吧。”
他的内心又投入到广相之中。
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为了解决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的局限性。
第二,把万有引力纳入相对论体系。
这两个问题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现在,李奇维需要重新审视狭义相对论。
首先他要问自己的就是:为什么一定需要惯性参考系?
惯性系到底有什么特殊呢?
连牛顿那样的绝世天才,他的力学定律都需要惯性系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