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7月15日。
量子研究所内来了两位客人。
当王正阳将林徽因父女带进办公室的时候,李奇维正在撰写论文。
当看到来人后,还不待他站起来,林长民连忙上前,爽朗地笑道:
“李教授,林某不请自来,多有叨扰,还望海涵。”
今年44岁的林长民,看起来就是一位帅气的中年大叔。
真实历史上,林长民可谓是风云人物。
他积极参与国内的各种运动,其家族也投入到时代浪潮之中。
他本人曾历任民国政府的重要职务。
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深得上司的信任。
但是目前的情况非常复杂,云谲波诡。
这让一心想做点事情的林长民,有点意兴阑珊。
所以干脆辞职,带着女儿出来散散心。
本来以他的身份,没必要对李奇维如此恭敬做低。
但是对于林长民这样的进步学者型官员而言,李奇维有两个身份,让他崇拜。
第一,是他当世第一科学家的身份。
凭借这个身份,李奇维能够和各国的首相、国王谈笑风生。
这一点,林长民是远远不够格的。
第二,则是李奇维的帝师身份。
虽然他是前清皇帝的老师,但是华夏讲究尊师重道,所以在地位上,李奇维就是无敌的。
至少现在国内,找不到身份比他更高的人了。
有这两大身份的加持,林长民在李奇维面前,自然就表现的非常谦卑了。
李奇维笑道:
“林兄不必如此客气。”
“你我同为华夏人,如今又在海外相逢。”
“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啊!”
“请坐。”
林长民一边落座,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个享誉世界的李教授。
第一印象,就是帅。
翩翩君子、玉树临风等词语,都可以完美贴切地用在对方身上。
林长民早年留学樱花国的早稻田大学,学习的是政治和法律专业。
回国后,就步入政界,见识了无数所谓的精英和大人物。
就连他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大佬。
但是,所有人给他的感觉,都比不上眼前的李教授。
浩瀚、深邃、神秘、伟大。
对方身上似乎有一种超脱这个世界的特质。
那是如神灵俯瞰人世间的淡然。
在这个男人面前,林长民忽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他引以为傲的各种知识经验,在此都不值一提了。
哪怕论做官经验,眼前这位也是曾经的学部侍郎。
估计也是因为受不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李教授才会选择退出吧。
林长民这样想着。
而他的女儿林徽因,一双晶莹剔透的眼睛,也在好奇地打量着李奇维。
青春懵懂的少女,正是对一切美好事物向往的时候。
李奇维那几句充满诗意的短句,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不过,在这种场合,她恪守大家闺秀的规矩,没有立刻说话。
林长民笑道:
“之前在来英国的船上,偶遇李夫人。”
“交谈之中,得知夫人竟是李教授你的妻子后,我高兴之至。”
“林某早就想拜访了,只是苦于俗务缠身,一直没有机会。”
“今日一见,真是不虚此行啊。”
果然是混过官场的,开口说话就让人极为舒服。
李奇维道:“林兄的大名,我也是如雷贯耳。”
“可谓华夏改革之先锋也。”
林长民闻言,顿时喜笑颜开。
若是其他人吹捧他,他一点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李教授就不同了。
以对方的身份地位,根本没有必要客套。
他说欣赏那就真的是认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
林长民如何能不得意。
“李教授谬赞了。”
“对了,这是小女徽因。”
“今天非常吵着跟过来,说特别想见传说中的李教授。”
“希望您不要责怪。”
李奇维朝着林徽因看去。
对方的长相虽然在后世看来不是最顶级,但是配上她的才气,别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难怪会有民国第一才女的名头。
不过,他的心中倒是毫无波澜。
不谈他和林徽因年龄的差别。
李奇维如今的层次,早已超越了普通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而是上升到国家、人类、世界、宇宙、真理这些宏观层次。
这些真实历史上,所谓的民国风流人物,在他看来,已经不过尔尔了。
只是还有个新奇感而已。
李奇维他本人,才是这个时代最风流的人物,是无数人仰望的对象。
所以,他笑道:
“我夫人很喜欢徽因。”
“林兄,你有个好女儿啊。”
林徽因听后甜甜一笑。
她鼓起勇气问了一句:
“李教授,您最近还有写诗吗?”
李奇维闻言,说道:
“好久不写了。”
“最近科研工作比较多。”
林徽因“哦”了一声,略微有点失望地嘟嘟嘴。
林长民宠溺地看了女儿一眼,佯装责怪道:
“徽因,李教授的时间何其宝贵。”
“怎么可能像你们这些小女生一样,整天就捣鼓那些情啊爱啊的诗。”
李奇维则是回道:
“无妨。”
“诗歌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感情。”
“也有家国情怀的悲壮。”
“我是很喜欢的。”
这时,林长民忽然说道:
“徽因,你先出去转转,我和李教授有点话说。”
林徽因乖巧地离开,由门外的王正阳领着参观研究所。
房间内只剩下李奇维和林长民两人。
一声长长的叹息响起。
林长民既疲惫又愤慨地问道:
“李教授,可曾听闻国内最近的大事。”
李奇维道:
“当然,弱国无外交。”
林长民苦笑道:
“是啊,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弱。”
“你弱便没有话语权,便没有人尊重你,尽管你明明是胜利者。”
“恐怕国内现在只有教育和科学领域,才能让外国人高看一眼了。”
“而这些,都是李教授你的功劳。”
李奇维静静听着没有说话。
他看出来林长民胸中似乎压抑着很多情绪。
“刚刚李教授你谈到家国情怀。”
“让林某深有感触。”
“我华夏自开眼见世界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其中有两样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最深。”
“一曰德先生(Democracy),另曰赛先生(Science)。”
“在赛先生一道,教授你可谓做到了极致。”
“但是林某不解的是,以教授你的才华,为何不愿意走德先生一道呢?”
面对这个问题,李奇维轻轻一笑,反问道:
“林兄,你认为诸如英国、美国等强国,它们为何国力强大。”
“是德先生更重要还是赛先生更重要。”
林长民表情严肃,他知道现在是理念之争了。
“林某不才,认为先有德才有赛。”
李奇维说道:
“我认为,对现阶段的华夏而言,赛才更重要。”
林长民连忙道:
“可是德为道赛为术,教授你为何舍本而逐末呢?”
李奇维霸气侧漏,振聋发聩地说道:
“错!”
“德为道,赛亦为道。”
“你们认为它是术,是因为你们只能了解到它术的层面。”
“而在我看来,德只是人类的道,赛乃是整个宇宙的道。”
“我追寻大道之路,又怎么会比不上小道呢?”
“我有绝对的自信,华夏早晚会因为赛而崛起。”
“而我李奇维,愿做那执旗之人!”
轰!
林长民顿时感觉有惊雷在耳边炸响。
李奇维那霸天绝地的宣言,让他心中极度震撼。
大道与小道的言论,更是刷新了他的三观。
林长民作为国内真正的高层精英,他当然知道科学为何物。
但历史和个人的局限,让他永远无法体会,科学尽头的魅力。
他对核聚变论文也略有耳闻,不过却很难理解其深刻的意义。
没办法,这个时代不要说他,哪怕是更顶尖的人才,也无法预料到未来的世界会多么疯狂。
但是今天,李奇维的气场让他动摇了。
如此振聋发聩、惊天动地的言论,是他闻所未闻的。
林长民骇然了!
这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霸气,什么叫信念。
他忽然有点羞愧。
自己只是遇到了挫折,就想着来欧洲逃避。
并没有一贯地践行自己的理想。
而眼前的李教授,那赤子之心几乎要喷薄而出了。
林长民丝毫不怀疑对方一定是说到做到。
他现在对于赛先生的威力,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他连忙急切地问道:
“李教授,赛先生真的可以救华夏吗?”
李奇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虽九死其犹未悔。”
哗!
林长民感觉一股热血翻涌。
他站起身,郑重地躬身道:
“受教了。”
......
一个多小时之后,林长民父女告别。
林徽因知道李奇维和泰戈尔的关系很好后,调皮道:
“李教授,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泰戈尔。”
“您能让他来华夏访问吗?”
李奇维笑道:“改天我问问,他要是同意,我就让你接待他。”
林徽因听后开心无比,像只欢快的小鸟。
林长民则是和李奇维重重地握手。
双方眼神中是男人之间才有的默契。
-----------------
就在李奇维和林长民,两位爱国志士,在辩论救国之道时。
另一边,英国皇家学会内,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理论题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经过了几天的互相交流,选手们之间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当然,彼此也对对方的实力,有了判断。
赵忠尧坐在位子上,面色虽然平静,但是内心已经有了波动。
他没想到,第二届物理奥赛的题目,会比第一届难上那么多。
简直就是小学和大学的区别。
各国成立的奥赛委员会,曾对于题目难度的问题进行过讨论。
一派认为应该加大难度,维持挑战性与高水平,选拔真正的天才。
另一派则认为题目难度需要适中,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双方争论不休,最后还是一致同意,参考布鲁斯教授的意见。
李奇维当初只回了一句:
“建议按照第一种方案执行。”
于是乎,第二届物理奥赛就朝着非人的难度进化了。
不仅允许题目内容超纲,而且题型也是天马行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考察的就是这些天才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不是只会按照课本做例题。
所以,当在场众多选手看到卷子的那一刻,很多人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强如赵忠尧,也被题目折磨的欲仙欲死。
“下次谁要再说欧美的教育很简单,我就把这张卷子拍在他脸上。”
此刻,距离比赛结束只有十分多钟的时间。
赵忠尧最后一道题,只做了一半,还不一定保证对。
不过,当他抬头扫向报纸评选出来的天才榜选手时,心中还是被震惊的不轻。
那个叫狄拉克的英国选手,十分钟之前,就已经在检查试卷了。
如此实力,简直强到让人不敢置信。
泡利、海森堡、费米等人,也开始面露喜色。
这些人,都是赵忠尧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个个都是物理学的天纵奇才。
“李教授说的没错,现在的华夏科学,与西方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是该骄傲的时候。”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尽我最大的努力。”
于是,赵忠尧不再分心,他要在最后的十分钟内,尽量多获得几分。
理论题之后,就是实验题。
经过了改良之后的实验题,相比第一届更加地创新。
学生们不再是重复前辈大佬的经典实验,而是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一届竞赛,在实验题上,除非发生重大失误,否则选手的差距不会特别大。
而现在,加入创新性,就有了拉分的可能。
当比赛终于结束的那一刻,所有参赛选手都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年轻人之间虽然为国而战,充满了竞争。
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尤其是有了李奇维这个桥梁,赵忠尧和泡利、狄拉克等人很快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他们一起羡慕着憧憬着未来的研究生活。
当后世的奥赛研究人员,编写物理奥赛的发展历史时。
所有人都毫无争议地承认:
第二届物理奥赛,绝对是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赛。
从这届奥赛中,走出了许多位影响物理学的顶级物理学家。
而他们本人,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