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扫视了一圈群臣面上的表情,心里大致有了判断。
“朕以为不能允西夏提升位次一事。”
赵翊此话一出,在场众大臣纷纷一惊。
韩忠彦微愣,正准备脱口而出夸赞向氏的话又被迫咽了回去。
他的余光不自觉的观察着周围众臣的反应,等待着一些大臣站出来表态。
但结果却让韩忠彦大失所望,群臣一致选择了保持沉默,并无一人站出维护太后。
韩忠彦的心沉了沉。
一些大臣彼此之间交换了眼神,默契的闭口不言。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所有人都不傻,就目前来说,相较于已经开始归政的向氏,他们还是更加倾向于渐渐掌权的皇帝。
不能允?
那刚刚她所说的话算什么?
向氏面上有些挂不住。
借着珠帘的遮挡,她未曾掩饰面上的诧异,微微侧身看了一眼身旁的皇帝。
她刚刚“恩准”西夏使节请求位次一事,听着韩忠彦的恭维,恍惚间又回到了昔日自己处理朝政的日子。
而又见官家方才未发一言,向氏还以为皇帝是选择了妥协,对她的决定表示默许。
她一时间竟有些忘乎,谁曾想…………………
亲耳听到官家对太后的话提出异议,章惇有些愣住,一时之间意欲反驳太后的话堵在了嘴边。
一旁的蔡卞早就看出了章惇的想法,本就想要劝住对方切勿轻举妄动,眼下其突然愣住,倒是给了他时间劝动对方。
赵翊面上装得一副恭敬的样子,对向氏道:“大娘娘方才以国朝体面为由,建议朕同意西夏使臣之请。”
“朕都听见了。”
建议?
此词一出,群臣面色一变,瞬间领悟了官家的态度。
章惇面上闪过欣慰。
耳旁飘来建议一词,韩忠彦身子一顿,官家这般说,倒是衬得他与太后方才的行为属实有些可笑了。
此刻只看太后如何回应,若是巧妙回答,尚且能保住颜面。
韩忠彦克制住想要替向氏出言的想法,带着隐隐的期许望向太后。
眼见赵翊直直盯着自己,尽管方才都是独断的心思,向氏此刻却不由自主的回着:“官家听着便好。”
太后啊!
韩忠彦心里一急,为了保留他与太后两人最后一丝的颜面,再三犹豫之后,他还是再次开口:“西夏使臣是为贺官家御极而来,这便是对我朝的顺从臣服,位次只是末节小事,升其位次无伤大雅。”
韩忠彦这般说着,突然又转了“劝说”的方向。
“西夏向来骄横无礼,盲目自大,而此次却特意遣使恭贺,这都是官家威严所致。”
“升其位次不仅昭示我朝恩德,还可明官家之宽仁。”
“日后史书记载,也可供后世参详。”
这还想扯上他?
赵翊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韩忠彦此话的用意。
韩忠彦有意将升位次一事牵扯到他的身上,说西夏派遣使臣来贺是臣服于皇帝的威严。
这是在逼他应允,若是拒绝,那便是否认自身作为皇帝的“威严”。
此刻坐在御座上的人若是赵佶,听见大臣如此夸赞自己,西夏又“臣服”自己的威严,定然会心生满意。
可赵翊只觉得荒谬。
且不提赵佶登基之前的种种轶事让大臣对他的印象都是“轻佻无状”。
就是拿现在这个时间点来说,赵佶刚刚登基,时间如此之短,而在前期还一直放权于太后,哪儿有时间在朝政上有所作为。
韩忠彦这般说,当真是悖言乱词,满口胡诌。
谁知韩忠彦还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道:“太后也是认可官家仁德,故而才会应允西夏使臣所请,并额外恩准赏赐珍宝。”
“故而臣以为。”韩忠彦最后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不仅需升其位次,还要赏赐钱绢茶叶等,以明我朝之恩。”
韩忠彦这一招果真妙也。
向氏藏在珠帘后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韩忠彦这番话一出,官家怎么可能还会拒绝。
赵翊此时听都听不下去,直接出言打断。
“韩相公认为使节位次乃小事,可朕并不这般认为。”
“使节位次皆乃定制,岂可随意更改。”
“何况方才韩相公自己都言,西夏骄横无礼,贪得无厌。”
“朕深以为然,西夏狼性,不知满足,若得小利,必贪大利,位次乃是礼制,若是仅仅因其恢复了许久未有的朝贺就退让,则西夏便会以为我朝软弱可欺,久而久之,便生大患。”
群臣一愣。
蔡卞等人闻言有些不可置信,世人皆知端王好玩,章惇当初还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眼下的官家的一番见解却是颇有道理。
赵翊这般说着,视线又落在了韩忠彦身上。
“韩相刚刚所言,不仅要改其位次,还要赏赐布帛粮米?”
韩忠彦没有料到如今的情况,已然没有先前的自信,此刻也只是含糊答着:“是………………”
“战败了要‘赏’,打胜了也要赏,现在西夏仅仅只是遣使来贺便还要赏。”
“当真以为这布帛粮米是白白得来的?”
这…………………
韩忠彦急得满头大汗,偏偏又无力反驳。
赵翊看了一眼韩忠彦,出言“提醒”。
“韩相这般忠贞爱国,不如就变卖一些家产,以备赏赐之用。”
韩忠彦大惊,慌忙道:“臣虽身为宰辅,有一些家产,但………但若是要用来恩赏西夏使臣,便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啊。”韩忠彦慌忙为自己“辩解”。
看着韩忠彦那慌张的样子,赵翊面上一笑,摆手道:“韩相何须如此忧惧,朕方才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玩笑话?
韩忠彦却是心有余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