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官家首肯,沈玓端紧手中的玉碗,这才走进殿内。
虽然沈玓的心智比同龄人远远要成熟稳重,但毕竟还是初次在御前侍奉,说没有一丝紧张自然不可能。
他先前还未入宫时,从旁人口中听说这位新登基的官家不喜政务,听任放权,御极后不久又身染疾病。
有些事在民间一旦传开,多少被编的有些邪乎。
他自进殿以来都是微微俯着身,未曾抬头去看,直到将手中的玉碗恭敬的放置于案桌之上。
“官家,御膳房得了指令,今晚备了一碗羊骨粥。”
“此粥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趁热吃功效最好。”
沈玓这般说着,却良久未得到官家回应,他斗胆向御座那方向忘了一眼,却见御座上的官家正低头端详着手中的奏本,不仅气色极好,精神矍铄,面容上更是一等一的认真。
民间所传果然不实………………
沈玓有些惊讶,此情此景,任谁看了都会心有此感。
赵翊正思考章惇任山陵使一事,听到案前响起声音这才回过神来。
“知道了。”他摆手,顺势便抬头瞧了一眼,可待看清面前之人的面相,赵翊不免有些诧异。
不仅仅因为是生面孔,更重要的是。
此人面露稚气,想来年龄尚且不是很大。
要知道,能在福宁殿侍奉的人少说在宫中的资历也要有十年,大多数都是些宫中老辈分的宦官,年轻一点的便如张明善那般。
故而今日见了这样一副尚且稚嫩的面庞,赵翊心中闪过一丝好奇。
“新调来的?”他询问。
“是。”沈玓俯身应下。
“奴婢是近些时日新进宫的内侍,今儿得了指令,有幸在福宁殿侍奉官家。”
新进宫的小内侍就能被调到福宁殿,赵翊心中思量了片刻。
“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
沈玓答着:“今年十岁有六,姓沈名玓。”
十六岁,难怪看着有些稚嫩,这年纪,要是在现代,估计才上高一。
这般想着,赵翊便问了一句:“入宫之前可曾读过什么书。”
宋一代,名义上是不许宦官过多学习文化,仁宗时,宰相贾昌朝在兼任侍讲期间,曾以编书为名,“其实教授内侍”,大臣们纷纷上疏反对,认为这违背了祖宗之法,仁宗最后予以采纳。
而赵翊之所以会这么问,还是因为宋代选拔宦官,参与者需要通过文化考试。考试的内容叫“墨义”,就是笔答经书,这就要求对经书要能理解,会读,会写。
何况内侍省要收接各种奏章、文书;御药院除了本职工作“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之外,还要接受、缮写、整理、分析药单,此外宦官还负责管理皇家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等的巨额宫廷财产,需要制作账簿,计算数目。
宦官一点文化水平都没有自然不可能。
官家这样问…………
沈玓犹豫了一瞬,考虑到宫中禁令,他斟酌了一番话语后回答:“入宫之前学了读书写字,但都较为基础。”
赵翊只看了一眼就瞧出面前之人话说得不真。
但此刻他正在思考章惇任山陵使一事,赵翊便不准备同其再过多言语。
“行了,你退下吧。”他摆摆手。
沈玓行了一礼,这才俯身退了出去。
………………
文德殿。
“官家聪明睿达,臣本来还担心拒绝西夏使节提升位次一事会引其不快,导致战事重起。”
“可没曾想西夏使节听了这旨意,非但没有闹事,反而其使节亲自迎旨,更加谦卑恭敬。”
章惇这是……………………
韩忠彦已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右相章惇这么说着,还不忘看一眼一旁面色不太好的韩忠彦。
“若是真的按太后与韩相公所言,提升西夏位次再赏赐布帛粮米。”
“恐怕西夏会更加得寸进尺,有恃无恐。”
章惇这话的针对性太过明显,在场的还有几位大臣,韩忠彦面上挂不住,终于还是忍不住反驳了一句。
“此事已然过去,章相又何必反复提及。”
章惇嘴上不认输,继续道:“韩相政见有误,怎么,现在连说也说不得了?”
章惇!
韩忠彦心中一气,但奈何身在宫中重地更何况还是官家面前,终究还是硬生生咽下了这口气。
…………
“不必再争论此事了。”待韩忠彦被“怼”了几句后,赵翊这才适时开口阻止,避免局面进一步闹大。
章惇本还想再补些什么话,眼下也只得咽了回去。
等现场归于平静,赵翊先是看了一眼他今日特意召见的陈茗道,而后才开口说最为重要的事情。
“今日召各位觐见,是为了商议先帝皇陵修建一事。”
“先帝崩逝,皇陵尚在修建。”
“虽说按旧制,皇陵修建为期七个月,但宜早不宜迟。”
群臣默然,皆无异议。
话到此处,赵翊却突然询问了一旁的陈茗道。
“陈直院觉得朕说的可否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