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汝则不欲再收沈玓为养子,请求撤回文书…………
赵翊一听就猜到其中缘故,定然是晋汝则认为沈玓会受其叔父一事的影响,故而便打算出尔反尔,撤回文书。
沈玓此人,品行端正,三观不歪,读过书,脑子还十分聪明。
赵翊有心要将沈玓收为己用,自然不想对方认一个名头上的义父。
一个内侍若是认了义父,便要承担相应作为养子的责任。
那心多少就不纯粹。
故而对于童贯督责宣徽院尽早批复晋汝则请求撤回收沈玓为养子的文书一事,赵翊心里倒是十分支持。
可眼下棘手的便是童贯有看中沈玓的心思。
赵翊虽然能观察出沈玓此人人品不差,但毕竟不知全部,亦不知对方心思。
他思索片刻,开口有意问道。
“离了晋汝则也好。”
“童贯是内侍省都都知,他肯收你为养子,倒是你的福气。”
“你若是有意,朕可以亲自下旨,让宣徽院即刻批复文书,除了你与晋汝则的义父子之系。”
赵翊话到此处,瞧了一眼沈玓才道:“届时便将你划为童贯之下。”
沈玓一惊,下意识便道:“官家万万不可。”
“奴婢……………奴婢不能成为童都知的养子。”
赵翊有那么一丝的出乎意料。
“为何不能成为童贯的养子。”
“到底是何缘由。”
沈玓心中犯难,他心中犹豫,不知是否要说出真实想法。
官家身为一国之君,天下之主,身份自是贵不可言。
当初被围殴之时,便是被活活打死,他也绝对想不到官家居然会出面制止。
当初汝州瘟疫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朝臣都一致认为是襄城县一众官员的过错罪责,但在如此情况之下,官家却力排众议,下令严查此事,还了张县令和叔父的清白。
在沈玓的眼中,大宋官家并不是传言中那般不堪,而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明君。
他愿意为官家尽忠,万死不辞。
但…………
总不能同官家讲不愿成为童都知的养子是因为以后只想对官家尽赤城之心吧。
且不说官家信不信,就单单是说出来,恐怕便会让官家觉得自己是油嘴滑舌,刻意表现之辈。
那这就大大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想及此,沈玓还是选择隐藏了真实的想法,不过为了回答官家的问题,他短暂思考了片刻,出言道。
“奴婢自幼丧父丧母,被族人弃之。”
“幸蒙叔父不嫌,得以生计。”
“还幸以读了一些书,未曾成不识字的废人。”
沈玓话说得极为认真。
“虽无生父之名,却有慈父之实。”
“叔父之恩,奴婢铭记于心,已经视其为自己的亲生父亲。”
“先前因晋先生过于看中,奴婢进宫不多时便被收为养子。”
“然虽是养父之名,但所谓人子不尽二孝,奴婢一直心中有愧。”
赵翊只是听着,没有出言打断,只是在心里估摸着真假成分。
“不久前因汝州瘟疫一事,晋先生对奴婢心生不满,便向宣徽院请求撤回收奴婢为养子的文书。”沈玓继续道。
“奴婢心中感激晋先生的恩情,对此并无怨言,反而心中轻松畅快了许多。”
沈玓话到此处,向赵翊恭敬行了一礼,这才道:“奴婢自知愚钝,但还是恳请官家能给奴婢一个机会,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孝义,也让奴婢能够尽之。”
沈玓虽然未曾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但他这话也确实是不假,叔父沈筍在他心中已经恩同亲父,他的确不想再认其他高品级的宦官为养父。
而真正让沈玓连童贯这样的内侍省都都知都婉拒的原因,还是不想受到养子要尽的“责任”的束缚,以便日后更好的为官家尽忠。
但沈玓并未言明,只是说了一部分缘由。
……………
这话的意思便是对童贯要收他为养子之事表示婉拒。
赵翊听罢,心中不禁持有一些怀疑态度。
童贯是内侍省都都知,为宫中宦官品级最高之人,其权柄之重,不言而喻。
再加上童贯眼光苛刻,这么些年来只收了一人做养子,前不久还突发寒疾没了,则这时候谁能成为其养子,定能得到童贯全部心血的倾注。
而这天大的馅饼落在沈玓头上,这内侍竟然一点也不心动,仅仅以要为其叔父沈筍尽名义之孝这种虚缈的由头婉拒。
赵翊心中总觉得对方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他又仔细瞧了一眼沈玓,开口道:“童贯对你喜爱的紧,倒是真心实意要收你为养子。”
沈玓闻言俯身一拜,回着:“有负童都知之厚爱。”
见沈玓拒绝的态度如此鲜明果断,赵翊也不再过多询问,毕竟他并不希望对方背负上所谓的养子之责。
“如此,那倒是可惜了。”赵翊状似惋惜的开口。
见官家无意让自己成为童都知的养子,沈玓这才缓了片刻。
“下去吧。”问完问题的赵翊摆了摆手。
沈玓当即领命,将案上已经饮完的茶盏端起,恭敬行了一礼后便退出了殿内。
…………………
殿外,童贯这厢才“送”走了晋汝则,片刻之后就有内侍来报。
“禀童都知,据内东门的宦官说,晋先生方才离了福宁殿后便命人去宫外置买药材。”
“还留了一人在殿外,吩咐其待沈玓出来后,传话要沈玓去内东门。”
真是不安生。
童贯眉头一皱。
晋汝则未免太不识好歹,在自己言明态度后还敢如此。
“将殿外晋汝则留下那人打发走。”童贯冷声吩咐。
话音刚落,忽的见殿门打开,争论焦点的沈玓从中走出。
“见过童都知。”沈玓俯身行礼。
“不必多礼。”童贯话音刚落,目光便注意到了沈玓手中端着的茶盏。
突然想到殿外还候着晋汝则留下来传唤沈玓相见的内侍,童贯面色一变。
见对方一直盯着茶盏看,沈玓不知何意,只是道:“童都知若是没有别的吩咐,小的便先将这茶盏送……………”
“张明善。”童贯突然出言。
一旁的张明善突然被都都知点名,心中一喜,赶忙迎上前。
“小的在,童都知请吩咐。”
童贯此刻终于肯舍了半个眼神,手指着茶盏开口。
“将这茶盏送至殿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