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夫,你想谈些什么?”杨顺眉头一松,站直身子问。
杨顺承认自己算不上一个聪明人,但他也认为自己的直觉还算准确,他感觉得出来,这个古怪的大夫确实有争夺青苛寨的打算,但对他和大哥,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
这话乍一听来,似乎会让人心生滑稽之感,既然都已经觊觎青苛寨了,又怎么会对青苛寨的原主人没有什么恶意?
二当家的下场他也看到了,如果不是他的胸口还有几分微弱的起伏,看起来和死了,没两样。
当然了,这针对的只是一般人,但如果将对象换成玉清,这句话确实变得合理起来。
不过,杨顺会这么顺从的接受玉清‘谈一谈’的要求,事实上表明他已经下意识的将玉清归纳在了好人或没什么危险性的人那一类,这个‘没什么危险性’指的并非是她的实力,她的目的等等,而是她的性格,或者说本性。
很显然,玉清对杨顺的答案并不意外,她顺手将枪塞回腰带,微微一笑道,“既然要谈,那就和平的谈,不用这般剑拔弩张,三当家,可还记得我同你说过的话?”
杨顺竭力回忆着她说过的所有话,蓦地脑中灵光一闪,低声喃喃,“你说……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名垂千古?”
“三当家能一字不落的将这句话说出来,看来是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想必内心深处也藏着这样的愿望。”
杨顺低垂着头,没有回答,玉清不在意的笑了笑,接着说,“诸君一直生活在青草山,以打劫过往行人为生,为躲避官府抓捕,想必极少下山,也很少有机会去关注国家大事,但有一件事,你们一定知道。
今年的一月一日,民国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后,清廷的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很多报纸上都说,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封建了几千年的国家迎来了人性的大解放。
所有人都对这个新建立起来的政权抱有着极大的期待,政权更迭,自由民主,国人获得了言论自由,很多文人政客借报纸对治国之策大谈特谈,而今已经成了一种风尚,似乎每个人都必须去批判一下时政的弊处,才不落俗套。”
杨顺默默地点点头,又默默地摇摇头,这番话他只能听懂一半,还有一半,因没读过多少书,而听得有些迷惑,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这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玉清瞧着他略显迷茫的模样,接着道,“可若真论起来,这些只是表象,这一场波及全国的大革命固然推翻了前政府的统治,但国家也随之陷入了另一个危机。
‘趁你病要你命’这个道理,诸君不会不懂,同样的,外寇也懂,偌大的华国,南、北、中原都有大片领土在外寇的控制之下。
窦含的话不全是无理的,人是贪心的,迫切的想要得到更多,是不可能将自己得到的东西再白白的送出去。
那么,由人控制的国家自然也是如此,已经被它们放进嘴里的地盘,它们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送还?只会等一个机会,优雅的将之彻底吞入腹中,变为己有。
国人与外寇,一个想要回自己的领土和权利,一个完全没有归还的打算,如此矛盾之下,会发生什么?”
杨顺顺着玉清的思路想下去,下意识地回答,“会打起来,人会打起来,那国家也会打起来。”
“三当家很聪明,”玉清浅浅的夸赞了一句,又道,“我们的国家千疮百孔,与那些勾结在一起想分一杯羹的如狼似虎的外寇相比,处于绝对的弱势,三当家,你说,真动起手来,他们会客气吗?”
“不会!”杨顺再次下意识的回答,并提高了声音。
玉清赞许的点点头,“三当家说得极是,这些外寇在我们国家的部分领土上有极强的控制权,近乎于在我们的领土上建立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国,他们有权不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度,有权派兵驻扎在这里。
而今国家内部各个地方都不平静,可以说是自顾不暇,一旦发生战争,战场只会在我们的国土上,伤害的也只会是我们的同胞,战火点燃,迟早会烧到渝州,烧到涪州,诸君还觉得事不关己吗?”
杨顺不确定的试探着问,“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事吗?会不会是大夫你想多了?”
“正如我方才所说,国家处于弱势,就会被欺负,三当家觉得,他们既然来了,既然处于优势,会放过这么大的领土吗?”
虽然杨顺很不想承认,但他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样的道理,就像他们与青草山的另一座山寨,就算两个山寨实力相差不多,他们两方也一心想要吞了对方,更别说是对方远远比不上自己的情况。
玉清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沉声道,“就算以前的政府待诸君如牛马,诸君仍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君亦有责,来日倘若外寇来袭,我不信诸君会置之不理。”
空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呼吸都放得很轻。
杨顺攥紧了拳头,咬着牙说,“真到了那一天,我杨顺第一个拿着刀和他们血拼!”
“孤木难支,只凭三当家一人,只凭山寨的这些兄弟,如何守护涪州百姓?又如何做到力挽狂澜?”玉清直视向杨顺那双藏着愤怒的眼睛,放柔了声音,“可以试着相信我,我会让整个涪州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杨顺和山寨内稍微有些心气的兄弟,心中都被点燃了一团火。
杨顺心中的冲劲敦促着他应下,但……
他犹豫了片刻,“青苛寨内做主的,是大哥。”
正这时,一道虚弱到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翁大夫,烦请入内,我有话说。小顺,你也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