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的水稻和红薯都长得郁郁葱葱,充满着希望,川西的情势亦是一片大好。
尹都督所率之军一路高歌猛进,如秋风扫落叶般平定叛乱,叛军节节败退,西征军平叛这一路能进行得这么顺利,离不开尹昌仪的指挥。
其实,尹大都督也是一位后世人不常提及的英雄人物。
(注:尹昌仪的原型就是四川都督尹昌衡,尹昌衡的原名是昌仪,文中所提及的事迹大多是真,但也不乏作者的编撰和改动,可以看一看但不必当真,感兴趣的话可以专门去了解尹昌衡,他是一位很厉害的将军,因为骂袁大头被袁大头抓了坐牢,因此荒废了好几年,不然后来川系军阀也不会混乱成当时最为混乱的军阀派系,但幸运的是,他活到了建国后,见到了新中国)
尹昌仪自幼熟读诗书,立志以身报国,光绪二十八年时,尹他十八岁,凭借着自己的过人的学识和身体素质,顺利考进了川州武备学堂,试图走一走‘以武救国’的道路。
两年之后,他又赶了趟潮流,在光绪三十年的时候去往霓虹留学,次年又进入霓虹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友人的劝说下,选择加入同盟会。
他的两段求学经历使得他具有极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目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能稳坐川州都督,川系军阀之首的位子。
时间很快就在平叛和涪州的建设中来到七月。
十九号那天,石越璋喜气洋洋的拿着一封信快步走进涪州行的政公署,迫不及待找到玉清,见到玉清的那一刻满面笑意,完全不复前段时间忧心忡忡的模样。
见状,玉清心下了然,于是笑吟吟的问,“可是石伯伯给你来了信?”
“对,父亲在信中说,他一点事都没有,就擦破了点儿皮,当场血就止住了,父亲还向我抱怨,在家待得都快锈了,还是这种厮杀的战场最适合他,这些日子他打得可是畅快极了。”
玉清不禁哑然失笑,对着她手上的信微微抬了下巴,问道,“战况如何?”
石越璋顺手拿了个圆凳放在书桌侧面,坐下后眉眼弯弯道,“很顺利,信中说,川州的失地已经收复了大半,大军现在正往雅江开拔,等顺利收复了雅江和与之毗邻的县,就直接入藏收拾那群闹分裂的家伙。”
玉清点点头,“想必捷报很快就会传到全国百姓的耳中,毕竟大家都很关心这场战事的结果,而且百姓被突如其来的战事所惊扰,需要捷报来稳定民心。”
“不过……”石越璋微微皱起眉,“在川州地界倒还好说,毕竟本就是尹都督管辖的地盘,入了藏可就不一样了。雪区有大不列颠国的干涉,一个弄不好,就是外交事故,尹都督能顺利收复雪区吗?”
玉清淡淡的笑了笑,“这就要你来回答一个问题了,你认为现任临时大总统对洋人的态度如何?”
听见这个问题,石越璋微微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看向屋门,半晌后压低了声音回答,“父亲私下里跟我说起过,那位临时大总统是个滑不溜的家伙,他现在对洋人是各种退让妥协,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洋人的支持下,坐稳大总统的位置。虽然他能力确实很强,但究其根本,他的性格里就有欺软怕硬。”
“石伯伯看得很明白,所以,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尹都督现在确实是奉了临时大总统的命令去征讨雪区叛民,这也是一件众望所归的事情,但如果要收服XZ,必定会得罪大不列颠国,你觉得他在成为正式大总统前,会做出什么选择?或者说,什么样的选择对他更为有利?”
“不开罪洋人,不惹出外交争端,”石越璋倒抽了一口凉气,“所以,他又会选择妥协。”
“不错,如果尹都督和石伯伯一众能顺利入藏,受到大不列颠国的强烈抵触,这个讨伐的命令,定会转变为以安抚为主。”
石越璋气得直磨牙,“人家都打上门了,还只在意这些,要是我有那个能力,现在就去刺杀他。”
玉清给伸手按住她的肩膀,容色平淡道,“没了他,还会有下一个临时大总统,而下一个临时大总统,很有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说到底,还是政府的原因,所以,单单刺杀他是没有用的,在当前这个时局下,刺杀他反而会让本就混乱的局势更加混乱。”
闻言,石越璋沉默了,玉清看着她略显消沉的模样,笑了笑,“那件事呢,石伯伯可有答案了?”
说起那件事,石越璋又来了精神,“父亲说,按照你说的来,但有一点,暂时不要动其他团长的地盘,免得惹来麻烦。”
说到这,石越璋啧了一声,“父亲怎么会同意你去收拢他所辖地盘的山匪势力,要是让你一家独大,他可就麻烦了。”
“石伯伯慧眼如炬,你能想到,他自然也能想到,左不过是因为我与他那日在渝州单独的谈话并当前的局势促使他做下的这个决定,当然了,还有你的缘故,我要收拢这些山头,自然跳不过你,也就越不过他。”
石越璋嘿嘿一笑,探着脑袋问,“执安,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玉清微微一笑,“再等等,等涪州的一切都步入正轨,无需我费心,就该走下一步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