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武康一肚子的怨言。
黔南西,在黔南省的西边。
黔南西和滇南接壤,也是整个大周最穷的省。
算起来黔南西虽然也有港口,可不是良港,大的海船停不了。
黔南西不如黔南平坦,境内还多山。
和滇南一样,黔南西境内也遍布瘴气,算是全大周最贫困的地区。
黔南西布政使也长叹一声说道:“如果陛下要怪罪我等,那便怪罪吧。”
“这官位谁爱坐谁坐!让吏部那些人去试试看,看看他们去了能不能搞起来民生!”
几人抱怨了一通,写好了请辞的折子。
第二日,这几个地区的布政使,便受到了陛下的传召。
李天在御书房亲自面见这些布政使。
内阁两位阁老,七部尚书、御使大夫以及翰林院院长等朝中大员,也全都陪同李天,一起参加。
这下子武康捏了捏袖口里的辞呈。
不行就请辞回家算了!
想想跟随自己,奔波一辈子的老妻,这辈子都没在好地方享过福。
辞官以后,就回家乡种地,也算颐养天年了。
武康第一次挺直脊梁。
一辈子谄媚上官,唯唯诺诺,仍然被踢来踢去。
虽然熬成了布政使,可是这个布政使做的憋屈,还不如请辞回家。
武康这几省的布政使神情黯淡。
泸州、大越、余杭、浙江等布政使则满面红光!
他们治下的地区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可以说是所有布政使里的佼佼者。
这次陛下面见布政使们,估计是想当面褒奖他们吧?
其中政绩最优异的,便是余杭布政使了。
余杭布政使庞毅,是前任内阁首辅唐孝仁的弟子。
庞毅治下余杭的赋税翻了三倍。
在全大周都名列前茅!
要知道余杭原本就占据了大周财政的三成!
现在户部国库充足,很大一部分就是余杭布政使的功劳。
今天被召见,庞毅是意得志满的。
他走进御书房,却感觉气氛特别凝重。
他抬起头,好像在陛下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不满?
庞毅有些恐慌。
圣上对自己不满?
圣上为何对自己不满?
难道不是余杭给户部缴纳了银子?
余杭做的不够吗?
难道是自己在余杭几百亩宅院的事情?
不是吧?西厂神通广大,难道查到自己了?
那些宅院全是在家族的名下。
还是因为自己收了那些工坊主的礼物?
这只是一些日常往来而已!
庞毅更加惶恐不安。
在场的全是人精。
看见陛下的模样,群臣全闭上了嘴。
整个御书房可以说死气沉沉的。
李天说道:“去年余杭做的不错,但是去年盐乱,要不是黄晓平定,恐怕会掀起大风浪!”
余杭盐乱?
这下子庞毅打了个寒颤!
去年黄晓在余杭督办盐铁局,引发了余杭的盐乱。
黄晓自己平定了余杭的盐乱,才没有殃及整个余杭。
可是余杭盐乱,只是在部分地区小小的折腾了一下就被平定。
但那些盐商原本就跟余杭官场关系密切。
庞毅的额头渗出冷汗。
李天继续说道:“余杭盐商,勾结了多少余杭官员,朕也清楚。”
“之所以没有完全查处,是念及你们为大周做了贡献。”
“可是今年查出的贪墨案里,仍然是余杭官员最多!”
“还有黄晓也上奏了,余杭官场,最不响应朕杜绝私学的旨意!”
“现在余杭地区仍然私学盛行!”
“那些私学教师,仍然是许多知县知府的座上宾。”
“余杭豪门,聘请这些私学教师教授子弟,可以说蔚然成风。”
“这群家伙聚在一块,召开诗会文会,妄议朝中大政!”
李天把西厂搜集的证据拿给太监。
朝中大员们看完,全部大惊失色。
这些余杭乡绅,居然敢妄议朝政。
尤其是征收商税、摊丁入亩,抽取余杭赋税这些部分议论颇多。
有的话语十分狂悖,甚至跟谋逆之言大差不差了。
这下子两位内阁阁老的面色也不好看了。
这群家伙不敢正面骂皇帝,就把枪口瞄准了内阁跟两位阁老。
有些狂悖的读书人,甚至把他们说成是国之奸贼。
庞毅的脸色更难看了。
余杭地区,一直自负是中原文化之地,当地儒生向来狂悖。
从前私学盛行,也的确出了许多进士。
但是如今朝廷重心学,打压道学理学,许多余杭书生所学全不是科考范围了。
他们当然一肚子的怨气。
举行诗会,议论朝政。
许多心怀叵测的工坊主和乡绅,也会花钱雇这些儒生发声。
控诉朝廷商税太重,觉得朝廷对行业条例多。
还有请求朝廷推翻盐铁会议结果,再度放开盐铁私营的声音。
庞毅跪在地上,对李天说道:“陛下,臣知罪!”
李天摇了摇头:“朕不是想治罪于你,只是想告诉你。”
“余杭之繁华,并非你一人功劳。”
“若不是海运繁荣,哪有华江府的繁荣!”
“若没有朝廷征服南洋,哪有现在的粮食充足!”
“余杭一地的繁荣,那是整个大周一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余杭儒生,却只看见了余杭的成果,狂悖自大!”
“这余杭的官场,得好好治理一番了!”
李天继续说道:“庞毅,迁滇南布政使。”
“让朕瞧瞧,你会不会比现任布政使干得好。”
庞毅失魂落魄的走出御书房。
滇南布政使跟余杭布政使的品级一样。
可是傻子都知道,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对庞毅而言,这就是贬谪!
从余杭到滇南!
从鱼米之乡到穷乡僻壤!
这一路山高路远,连铁路都没有!
但是庞毅只能接受。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
这次庞毅终于懂得了这句话。
而他贬谪一事,也证明陛下对余杭官场的不满意!
不过庞毅也知道,在余杭为官的不容易!
余杭一向是大周的文化之地,余杭出去的官员不少。
留在余杭的乡绅,要么是之前的重臣子孙,要么就是家里有子孙在朝为官。
余杭的乡绅多,这是众人都知道的。
除了乡绅,现在余杭的工坊主和商人也是最多的。
余杭商业畅通,水网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