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半步天选之子
“辽东?”
如果江东在黄巾军眼中是落后、野蛮、荒芜之地,那辽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的辽东也不是指辽东半岛,而是指老哈河到西辽河的河段以东,往东一直到鸭绿江、燕山以北环绕渤海的地区。
老哈河至西辽河的河段在古代曾经属于辽水一部分,这段河段以东也可称作辽水以东,简称辽东。包括今辽宁全部,吉林一部分,河北东北部,还有朝鲜北部一部分。
也行别人不了解,可张宁过目不忘,又是后世来的,对辽东的历史非常了解。
“辽东“一名最早见于《管子》一书。据《管子地数》篇所载,春秋战国初年,管仲向齐桓公献策说:“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
根据《春秋左传》的记载,管仲卒于鲁僖公十七年,即公元前643年。
据此,可以推断辽东地名的出现应该早于公元前643年,那这么算,辽东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辽东割据的时间往往不算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秦末到西汉初年的燕国,往往到东汉初年的彭宠,东汉和三国的公孙度和公孙渊家族,五胡乱华的前燕和北燕,唐朝的安禄山割据,唐朝末年五代后梁的如龙军节度使,明朝末年的后金和清朝宁国的奉系军阀等等。
与割据时间相比,辽东反而长期是东胡的领地,东胡也不是今天所说的东胡,而古代的东胡指匈奴以东的胡人,也就是东北的胡人。
辽东是东胡和中原的交汇处,在胡人和中原王朝的江湖争斗和交流中,互有胜负,互有进退。
在辽东建立政权的东胡有孤竹、契丹、高句丽、女真、满族等。
在夏朝时期,在辽东地区生活着屿夷、有易氏等东夷民族,严格来说不是游牧民族。
他们是游牧、农耕和渔猎三者结合的民族,而且以农耕为主,这些民族也可以视为早期东胡。
到了商朝时期,商朝疆域扩展到燕山脚下,这个时候,辽东的东夷发展为孤竹、山戎等东胡民族。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奭于燕地即今北京地区,是为燕召公。
春秋开始后,由于分封制,周王室衰落,各个诸侯国拥有独立的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权力,各个诸侯国趁机割据。
燕国也不甘落后,趁机割据,向四周扩张,那时候,辽东名义上属于燕国,可是在历代燕王眼中,那里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后院。
燕国西边是强悍的赵国,南边是齐国,要扩张只能往东北方向发展。
燕昭王即位后,为了发展的需求,燕国上下意识到辽东的重要性——那里有着肥沃的土地,广阔的战略空间;
于是,燕国准备对辽东动手,这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血泪,有耻辱,有立志,值得被铭记。
在战国七雄中,就属燕国和韩国实力最弱。燕国是周王朝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资格很老,但国力有限,仅仅靠着地处偏远,才没有被其他大国所吞并。
韩国曾经有过著名的申不害变法,加之山民剽悍,又盛产强弓劲弩,所以有“劲韩”之称。
而燕国,在战国初年,除了摆摆老资格,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了。
别说超级大国秦国和齐国,就连新兴的赵国也没把燕国放在眼里。当时燕国的国都蓟城(今北京),完全不像现在的北京这般繁华拥堵,就是一座稍大一点的边陲城池。
为了富国强兵,燕王哙主动学习尧舜,把王位禅让给了聪明能干的相国子之。
子之这个人能力很强,也很能表现。上位之前,忠心耿耿,事事替君王谋划……
可是人心隔肚皮,王位到手,他就开始暴露本质,变得专断独行。
这不就是一个妥妥的王莽和司马懿吗?
他的上位,直接引起了以太子姬平为首的燕国旧贵族的不满。很快,两拨人拉开架势,大打出手。
结果,燕王哙、姬平、子之,统统死在了内乱中。邻居有难,齐国岂能袖手旁观?
当时的赵国虽然也厉害,但还没有吞并燕国的实力。他是三家分晋出来的,自己还忙着巩固地位,发展实力,没有能力去全力打燕国。
于是,野心勃勃的齐宣王看准机会,派大军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直接一举攻下蓟城,然后赖着不走,堂而皇之的当起了燕国的新主人。
燕国再窝囊,那也是几百年的老诸侯,一大块肥肉,岂容你齐国一人独吞?
而且你一旦吞下去了,国力强大了,那周围的赵国、魏国、楚国还不得担惊受怕的?
其他国家自然不能日齐国如意,可齐国已经占领了燕国,只好软硬兼施,外交斡旋和军事威胁一起上。
总之,一句话,“你齐国要么把燕国平分给大家,要么退出燕国,如果不干,我们就联合起来弄死伱!”
双拳难敌四手呀,当年秦国如此厉害,还是被六国联军吓得几十年不敢东出,齐宣王没办法,只好下令撤兵。
来都来了,也不能白来一趟,他大手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