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星联全力加速推进“全知全能芯片架构”的同时。
硅谷的一场秘密会议,终于敲定了“未来屏障”计划的第一阶段执行方案。
托马斯冷笑着,对会议上的同僚说道:“星联不是想做领航者吗?那就让他们先飞一会儿,我们会让他们摔得更惨。”
李凡此时看着手中报告,轻声念道:“屏障?屏障能挡住风,挡得住飓风吗?”
他放下报告,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既然他们准备好了,那就陪他们玩玩大的。”
星联总部,会议室里的灯光柔和,但气氛紧张。
李凡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几行关键数据,语气里透着一丝锋利:“硅谷的动作已经很明确了。”
“他们的‘未来屏障’计划,就是冲着我们的‘全知全能芯片架构’来的。”
一旁的方东河点点头,将一份最新的监测报告递给李凡:“这是他们最近调动的研发资源。”
“人工智能、芯片优化、供应链整合......一看就是在赶工,试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对标方案。”
曲云山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些调侃:“说白了,这就是在打补丁呗。他们再怎么折腾,也追不上我们的进度。”
会议桌另一端,杨庆华微微皱眉:“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硅谷这帮人要是动了真格,不会单单靠技术追赶。”
“他们很可能联合政策力量,甚至拉拢其他国家封锁我们。”
“拉拢?”李凡轻轻一笑,语气带着几分玩味,“那他们得先想办法把日韩和东南亚拉过去。”
“可惜啊,这些国家早就在‘未来之链’里站稳了脚。”
曲云山接过话茬:“的确,现在日韩和东南亚,在技术和市场上,都对我们依赖很深。”
“可如果硅谷能拿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方案,情况就不一定了。”
李凡闻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微点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就别给他们吸引人的机会。”
“具体怎么做?”杨庆华追问。
李凡扬了扬手中的报告,神色轻松:“很简单,继续深化‘未来之链’的合作力度。”
“共享更多专利技术,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进来,同时推进区域协作的经济计划。”
“我们要让他们清楚,和星联合作,是一条稳赚不赔的路。”
方东河听后略显担忧:“加快专利共享,会不会让我们暴露更多技术细节?万一被硅谷的人找到突破口——”
“我们不能靠藏着掖着,去赢得未来。”李凡打断他,语气坚定。
“科技发展的核心是速度,只要我们的脚步够快,他们连背影都追不上。”
这时,周汉祥从角落里插话:“不过李总,我有个建议。”
“既然我们要推动协作,不如再拿出几个技术亮点,直接绑紧日韩和东南亚的利益,尤其是能源和通信领域。”
“这样一来,他们连犹豫的机会都没有。”
李凡闻言,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汉祥这提议不错。能源和通信,正是接下来要强化的重点。”
他将目光转向技术团队,“东河,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释放一波,关于下一代芯片技术的一些概念设计,让他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方东河瞬间领悟:“明白了,用未来技术,锁定现在的合作伙伴。就像打王者一样,先亮个全皮肤,直接镇住对面。”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稍稍缓解。
李凡也笑了笑:“没错,敌人搞‘屏障’,我们就亮底牌。但要记住,真正的杀手锏要留在最后。”
会议接近尾声时,李凡的神色突然变得认真:“除了这些公开的动作,我们还需要一个更有冲击力的秘密武器。”
他看向方东河,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东河,我需要你启动一项新的研发项目——代号‘星核’。”
“星核?”技术团队的几人同时一愣,随即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没错,下一代芯片架构,必须在两年内完成设计。不是赶对手,而是让他们彻底追不上。”
李凡将手中的报告轻轻放下,目光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星联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跟着别人走,而是让别人跟着我们跑。”
一旁的杨庆华忍不住调侃:“李总,这听起来像是在玩‘你追我赶’的游戏?”
李凡笑了笑:“没错,但问题是,我们永远不可能让他们追上。”
会议结束后,星联的高层们,陆续离开会议室。
李凡独自坐在桌前,思索片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串号码。
“是我。启动‘星核’计划,所有资源优先调配。同时,对硅谷的一切动作,保持最高级别的监控。”他语气沉稳,却带着隐隐的压迫感。
“我不需要对手撤退,我需要他们彻底绝望。”
远在大洋彼岸,硅谷的实验室里,一项新的AI与芯片整合项目,刚刚完成初步测试。
托马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低声说道:“星联的‘全知全能’可能领先,但我们硅谷从来不缺翻盘的机会。”
两股科技力量的暗战,正在悄然走向白热化。
两周后。
星联总部的某个大会议厅里,灯光明亮,屏幕上的字母和图像缓缓流转,一切显得庄严又充满未来感。
会场座无虚席,日韩和东南亚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技术代表齐聚一堂,气氛中弥漫着一股隐隐的期待。
李凡站在台上,脸上挂着一抹轻松的微笑,手中拿着激光笔。
他向后一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巨大的数据对比图表,随即开口:“各位,我知道你们最怕的是听报告,但今天这份,保证值回票价。”
“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我们区域内,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未来全球的能源竞争格局。”
他话音刚落,屏幕上跳出了一组数据:星联能源团队的高密度储能技术,让储能密度提升了整整三倍,储能成本下降40%。
不等台下的观众回过神来,李凡又补充了一句:“换句话说,假如这是个电池,你家手机充一次电能用半个月。”
“假如这是个电网,整个东南亚的备用电力储备问题,就能完全解决。”
台下顿时哗然。
一位东南亚代表,忍不住举手发问:“李总,这技术听起来很厉害,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是什么?能不能举几个具体例子?”
李凡闻言,笑着摆摆手:“早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个问题。”
他轻轻一按激光笔,屏幕切换到了一段视频演示:
城市高峰用电时,配备高密度储能系统的电网,能够在几秒钟内调节功率;
新能源电站的发电波动,通过储能技术被完全平滑;
一辆长途货运电动车,在一处充电站接入储能设备后,仅需20分钟便完成充电,续航超过一千公里。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李凡摊开双手,语气轻快。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模块化扩展,无论是小到社区,大到国家,都能灵活部署。”
就在台下代表们对技术充满期待的同时,一位日韩代表站起来提出疑问:“李总,这项技术听起来的确有突破,但我们有一个问题。”
“如果未来推广,技术核心,是否由星联完全掌控?我们的企业是否有参与的空间?”
问题一抛出,会场内一阵低声议论,几位东南亚的参会代表,神色也微微变了几分。
显然,他们也对资源分配和利益共享有所担忧。
李凡不慌不忙,面带笑容回应道:“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个常规问题。”
他语气一转,带着些幽默感继续道:“每次星联推出新技术,总有人担心我们是不是要‘通吃’。”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拿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和证明了太多次了,说得都有些烦了。”
“但我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我们更喜欢‘共赢’。”
“吃独食,会被撑死的。”
台下传来几声轻笑,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
李凡见状,接着说道:“这次的高密度储能技术,不仅是星联的,也是整个‘未来之链’的。”
“我们将开放核心技术授权,让日韩和东南亚的企业,有机会参与研发和升级。”
“同时,东南亚国家,将成为这项技术的主要应用推广地,直接主导区域内的能源网络建设。”
这一番话,让日韩和东南亚参会代表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一半,但仍有几分迟疑。
一位东南亚代表试探性地问道:“李总,具体的资源分配方案是什么?我们如何确保利益平衡?”
李凡微微一笑,转向技术团队示意了一下。
屏幕上跳出了一张“区域能源协作升级版”计划的草案,清晰地列出了技术授权、资源分配,以及具体的商业模式。
李凡指着计划图表,干脆利落地总结:“日韩主导试点研发,东南亚负责能源网络的落地推广。”
“我们星联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最后的收益,按照实际市场贡献分配。”
台下的议论声再次响起,这次多了几分肯定。
一位东南亚代表,轻声对身旁的同事说:“这个方案可行,星联这次还真是没留后路啊,彻底把我们绑上了战车。”
“不过,我们本来就想向他们更加靠拢,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双向奔赴’了。”
李凡最后总结道:“技术是桥梁,不是壁垒。”
“星联的目标,从来不是独占全球,而是让技术造福每个人。”
“但我也要说,如果有人还想观望,或者犹豫,那很抱歉,可能赶不上这一趟车了。”
这番话让台下代表们纷纷点头,有几位日韩和东南亚的代表当场表态,愿意优先加入项目合作。
会场的气氛,在李凡的一番话中被推向高潮。
与此同时,李凡的目光,却透过台下人群,投向更远的地方。
他心中明白,这次的储能技术突破,不仅仅是加深捆绑日韩和东南亚的纽带。
更是为星联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更强的能源格局的下一个战略棋子。
发布会结束后的会谈室内,日韩和东南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气氛却并不像之前的发布会那样轻松愉快。
此刻,每个人的表情中,都夹杂着期待和谨慎。
一位日韩代表开口了,语气中带着试探:“李总,您的高密度储能技术,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突破。”
“但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未来,这项技术的控制权,会不会完全掌握在星联手中?”
此话一出,场面微微一静,几位东南亚的代表,也纷纷转头看向李凡,似乎想听听他的回答。
李凡脸上带着惯有的微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开口道:“这个问题问得好。”
他语气一顿,眼神扫过全场,“大家都应该知道,星联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搭建平台,而不是垄断资源。”
“咱们做的是‘桥梁’,不是‘围墙’。”
他话音刚落,毕德昌(马来的商务部长)笑着接过话茬:“李总,您说得确实让人放心,但技术控制权和实际收益分配,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我们东南亚国家来说,能否用这项技术,真正解决区域能源难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日韩代表闻言,迅速跟了一句:“没错,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机制,很难避免一方强势,一方被动的局面。”
“我们也希望看到的,也是一个公平透明的合作模式。”
李凡听着,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
他的动作不多,却像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从容开口:“既然大家都有顾虑,那我就直接亮底牌吧。”
“我们内部的计划,是将‘高密度储能技术’,优先部署在日韩和东南亚的几个示范项目中。”
“这并不只是单方面的技术授权,而是全链条的资源支持。”
他边说边用激光笔,点出屏幕上的内容:“日韩试点项目”、“东南亚能源网络建设”,清晰地标注了不同的区域职责和优先分工。
“日韩的产业链成熟度更高,我们希望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共同研发,让这项技术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产业化升级。”
“而东南亚的优势,在于资源调配和市场潜力,我们会以区域能源网络为切入点,帮助东南亚建立一套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但某位日企高管听完,还是感觉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