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联总部的大会议室内,屏幕上,“星链+”的全球信号覆盖图正缓缓旋转。
然而,几个关键区域,却闪烁着红色警报。
这是系统对复杂地形、极地、和海洋区域信号盲点的提示。
李凡站在会议室中央,手里捏着一支笔,表情冷峻。
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语气不容置疑:“这些盲点,是我们全球通信计划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我们无法覆盖这些区域,就谈不上真正的全球服务。”
星链通信技术部负责人老刘率先发言:“李总,这些区域,确实是我们目前的技术瓶颈。”
“比如极地地区,卫星角度问题,导致信号覆盖非常困难;海洋区域则缺乏足够的接收终端,信号容易丢失。”
“那就解决它。”李凡简短有力地回应。
老刘挠了挠头,继续解释:“目前我们在测试下一代中继卫星,但这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更复杂的部署。”
“还有,海洋上的接收问题,需要开发全新的地面微型基站技术,这需要时间。”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时间与成本,是每个项目中最难平衡的因素。
李凡没有立刻打破这份安静,而是将目光转向方东河:“方总,你怎么看?”
方东河双手交叉,眉头微皱,显然已经在脑海中思索许久。
他低声说道:“老刘说得没错。但我有个想法——与其集中解决单一问题,不如把卫星和地面基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调整的系统。”
“动态调整?”李凡挑了挑眉。
“对。”方东河的眼睛闪烁着兴奋,“比如,我们可以部署新一代卫星中继站,让它们实时监控信号盲区。”
“同时,在海洋和极地等特殊区域,我们试验性地铺设微型基站。”
“这些基站可以通过无人机、漂浮装置等方式,灵活布置,形成临时信号网络。”
老刘听完,眼睛一亮:“方总,这个想法不错!微型基站和卫星协同工作,确实可以解决很多复杂地形的问题。”
李凡点点头,但并没有立刻拍板。
他低头看着面前的报告,眼中多了一丝深思。
“这个方案听起来可行,但我要更详细的数据支持。我不只是要能实现,我要的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实现方式。”
会议结束后,技术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老刘负责协调卫星中继站的测试,方东河则带领团队研发微型基站。
几天后,在极地的一次测试中,问题出现了。
微型基站受寒冷气候影响,设备频繁故障,无法稳定运行。
老刘对着屏幕上的数据一阵咬牙切齿:“这玩意儿也太娇气了吧?零下四十度就罢工,跟我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方东河在旁边笑了一声:“你以为是家用电器?这是极地,条件比想象中还严苛!”
两人争执不下,甚至在会议中险些拍桌。
李凡见状,猛然一拍桌子:“吵什么!这里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不是讲废话的地方。都安静,听我的。”
他转向方东河:“方总,设备的问题,有多大概率能解决?”
方东河冷静了一下,回答:“需要调整材料和算法,根据我们目前的实力和技术储备,我需要两周时间。”
“好,那你负责设备优化。”李凡再看向老刘,“老刘,中继站的问题呢?”
“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直接进行海洋区域的部署测试。”
李凡点头,语气坚定:“那就按计划执行。我不管有多难,结果只有一个——盲点必须被填补。”
两周后,改良的微型基站在极地测试成功,它能适应极寒气候,并以无人机为载体实现快速部署。
同时,海洋区域的中继站信号覆盖效果超出预期,通信稳定性大幅提升。
当全球信号覆盖图上的红色盲点逐一变绿时,会议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老刘兴奋地喊道:“成了!李总,我们真的做到了!”
李凡坐在椅子上,嘴角扬起一抹轻松的笑意:“这还只是开始。让全球无死角连接是基础,接下来,我们要让每个用户都感受到星联的改变。”
此刻的他知道,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星联迈向全球通信霸主地位的重要一步。
所以在周五的团队会议中,李凡再次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愿景。
“星际通信。”
当这四个字从李凡口中说出时,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静默。
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茫然,还有的人,则是眼中直接写满了不可置信。
“李总,您说的是......星际?”老刘揉了揉耳朵,像是怀疑自己听错了。
“没错。”李凡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但目光炽热,“地球上的通信盲点,基本已经被攻克,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太阳系。”
一时间,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太阳系通信?这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
“目前我们连地球上的通信需求,都还没完全满足啊!”
“李总,这个计划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会不会太高了?”
“安静!”李凡一声低喝,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我知道你们觉得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
“但你们别忘了,在之前,我们刚提‘星链+’的时候,多少人说我们做不到?”
“而今天,我们不仅做到了,还领先了全球。”
方东河坐在一旁,忍不住插话:“各位,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星际通信并非完全没有基础。”
“我们目前的激光通信技术,已经可以支持地月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如果能再结合量子通信的技术优势,理论上,我们可以实现跨行星的低延迟通信。”
“方总,你又开始吹牛了吧。”老刘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调侃,“量子通信那东西连地球范围内,都没完全稳定下来,你还想着跨行星?”
“吹不吹牛,得试了才知道。”方东河也不示弱,回怼道,“技术从来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李凡举起手,打断两人的争论。
“具体技术细节可以慢慢讨论,但大的方向不会变。”
“我们的第一步,是月球通信试点项目。建立一套从地球到月球,再到轨道站的完整实验系统。”
会议结束后,团队分成了两派:
支持派以方东河为首,认为星际通信是大势所趋,虽然难度大,但星联必须抢先布局;
反对派则认为这个项目过于超前,不仅耗资巨大,还存在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老刘在走廊里拦住方东河,忍不住吐槽:“方总,你是真看不出风险,还是装看不见?”
“就算李总有野心,这么大的项目,失败了怎么收场?”
“刘哥,你是不是太谨慎了?”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笑得很轻松。
“星联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因为敢冒险吗?再说了,你就不想试试,把我们的技术送到月球上?”
老刘皱了皱眉,没再说话。
他知道,方东河说得没错,但心里的顾虑却始终没放下。
三周后,星联正式成立了“月球通信实验室”,一个代号为“鹊桥”的项目悄然启动。
实验室的目标明确:用最短的时间,搭建从地球到月球轨道站的通信系统。
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地工作,方东河亲自带队,针对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的结合点进行实验。
但问题接踵而至。
“激光信号在大气层边缘会有衰减,需要额外的中继站支撑。”
“量子通信的纠缠态传输距离过短,必须找到新的技术突破点。”
“月球地表的环境复杂,接收设备需要极高的抗干扰能力......”
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巨石,压在团队的肩膀上。
但每当大家感到疲惫时,李凡总会出现。他不多说话,只是简单地问一句:“问题能解决吗?”
“能。”方东河咬着牙回答,每次都如此。
两个月后,实验室迎来了第一次实验的成果。
一个小型激光通信装置从地球发射,成功与月球轨道上的接收器对接,并传回了高清画面。
这段画面,被李凡让人剪辑成一个短视频,通过“星语”、“星视”平台发布。
“星联,正在连接地球与月球。”简单的一句话,却引爆了全球舆论。
“这是真的?他们已经做到月球通信了?”
“星联这速度,简直像开了挂!”
“新大西洋联盟还在跟‘星链+’争市场,人家已经奔月球了......”
李凡坐在办公室,翻看着这些评论,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只是星际计划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已经让星联在全球通信领域,再次拔得头筹。
“接下来,是更远的地方。”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而遥远。
夜晚,星联总部的大会议室内,李凡独自坐在主位上,翻阅着一份厚厚的报告。
他的目光时而停留在页面上的技术数据,时而望向窗外。
月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他微微皱起的眉头。
第二天的高层会议上。
李凡将这份报告摊在桌上,语气坚定:“各位,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鹊桥’项目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星联在全球科技版图上的一块重要拼图。”
“未来,谁掌握了星际通信的技术,谁就掌握了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方东河点了点头:“技术上我们可以继续推进,但有一点我担心——新大西洋联盟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他们不可能看着我们,直接抢占这片未开垦的市场。”
江子胜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的技术和计划一旦公开,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赛。”
“甚至某些国家,会直接动用国家力量,试图压制我们的发展。”
“这就是问题所在。”李凡敲了敲桌子,目光冷峻,“技术的领先只是基础,如何守住这份优势,才是关键。”
几个小时后,李凡的预感得到了印证。
新大西洋联盟的多家主流媒体,同时发布了数篇文章,直指星联的“鹊桥”项目存在“技术安全风险”。
报道中充斥着模糊的指控,甚至有人暗示星联的技术,可能被用于“监控全球通信网络”。
这些报道迅速引发舆论热潮。
一些声音开始质疑:“星联真的只是推动科技进步,还是另有所图?”
李凡坐在办公室里,冷笑了一声:“果然来了。”
李凡没有选择沉默,他迅速召集公关团队和技术团队,制定了一套反击方案。
他的第一步,是通过“星语”平台发布了一段技术展示视频,详细展示了“鹊桥”项目的核心逻辑,强调其通信系统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在视频中,星联技术员们的实验过程,和设备操作细节清晰呈现,甚至包含了多个数据模型的公开分享。
“星联的反应真快,而且内容有理有据。”
“这才是透明,打脸那些毫无证据的指控!”
“反观那些质疑者,除了造谣,还有什么?”
与此同时,李凡让技术团队加快推进“鹊桥”的第二阶段测试。
并邀请多国科学家和通信领域专家,一同参与项目评估,以此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可信度。
然而,团队内部也并非毫无阻力。
老刘在实验室中,气呼呼地摔下笔:“这些外界的压力就够烦人了,内部还要加码透明性,这不是让我们团队自找麻烦吗?”
方东河笑着递过一杯水,拍拍他的肩膀:“刘哥,别急。这叫‘以攻为守’。公开透明,反而能让对手无话可说。”
“你以为李总是让你受气?他是看准了,这才是让星联继续领先的路子。”
老刘一愣,嘴硬道:“那我也得多加班了,别怪我后天又骂人。”
在反击成功后,李凡召集了新的战略会议。
他在全球地图前,指着月球轨道上的位置,冷静地说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从月球,拓展到更远的地方。”
“轨道站、火星探测通信、甚至深空探测通信,我们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划。”
“老板,这是要建立宇宙版的‘星链+’啊。”周汉祥咂舌感慨。
“不过,成本怎么解决?要不咱们直接找点投资方?这可是个花钱如流水的项目。”
“而且,项目这么大,我们肯定也是不能直接吃独食,这也不是我们的作风。”
“投资方会有的。”李凡微微一笑,“但不是现在。等到我们进一步证明技术实力,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直接送给人家的效果,那肯定不如人家自己找来。”
几个月后,在一次国际通信科技论坛上,“鹊桥”项目被正式列为技术突破案例。
李凡亲自出席,并在现场展示了“鹊桥”第二阶段的实验结果。
演讲结束时,台下掌声雷动。
李凡站在台上,目光沉稳。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项目的胜利,更是星联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宣告。
“星联,不止于地球。”他在心中默默念道。
此刻,他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