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暗下,全息投影屏幕亮起,一片辽阔的月球表面在眼前展开。
细腻的岩层纹理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仿佛将观众瞬间带到了三十八万公里外的陌生世界。
“欢迎来到未来。”李凡站在舞台中央,西装笔挺,嘴角挂着一抹自信的微笑。
他向观众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指向屏幕:“接下来,我们将见证人类在太空资源开发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画面缓缓移动,月球表面出现了一座高度智能化的采矿基地。
基地中央,几台形态独特的采矿机器人正忙碌着。
它们形似昆虫,八条机械臂灵活自如,末端的切割工具闪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这是我们的无人采矿机器人‘星域采掘者1号’。”李凡的声音平稳,仿佛在讲述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它们的核心任务,是高效提取稀有资源,比如钛、铂、稀土元素等。”
画面中,一台机器人精准地钻入岩层,切割、分离、收集,一气呵成。
岩层中的矿物被自动分拣,随后被送入基地旁的运输舱。
“这些机器人,具备实时分析功能,能根据地质数据自动调整作业方式,大幅提高采矿效率。”李凡轻轻一挥手,画面切换到数据分析界面。
“同时,所有采集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星联的指挥系统,让我们对矿物储量和采集进度了如指掌。”
台下观众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科技的冷峻与机械的精确,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就在观众还未完全从采矿机器人的惊艳中回过神时,画面一转,一艘小型运输船从基地缓缓升空。
船身纤长流线,涂装简洁优雅,底部的推进器,喷射出蓝白色的离子光芒。
“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运输船‘星运1号’,它不仅能高效运输矿物样品,还能在复杂轨道环境下,完成自主航行。”李凡的声音再次响起,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运输船飞向月球轨道,与一艘等待的接驳船精准对接。
全息画面中,清晰可见一舱舱矿物被顺利转移,而接驳船则继续向地球轨道飞去。
李凡微微侧头,环视全场,语气中多了一丝锋芒:“这是资源的全自动化开发和运输流程。
从开采到运输,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高效、安全、成本可控——这是我们为未来铺设的资源通道。”
画面静止,月球上的采矿基地、运输船、以及接驳站等构成了一幅震撼的太空开发蓝图。
李凡转身面对观众,双手微张,语气略带幽默:“所以,各位,资源的归属,不再是‘谁先占了位置’,而是‘谁有能力获取’。
如果没有技术,再多的旗帜也只是摆设。”
会场里响起一阵轻笑,随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一些欧美国家的媒体记者却皱起了眉头,他们清楚,李凡这番话直指欧美“先占先得”的策略核心。
“当然,”李凡继续说道,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笃定的力量。
“这不仅仅是为了星联的利益,更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稀有资源的稳定供应,将为全球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增长引擎,也为每一个有志于太空开发的国家,提供更多机会。”
掌声再次响起,李凡微微颔首,台下的镜头和闪光灯连成一片。
直播结束后,全球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立即炸开了锅。
全息画面中的无人采矿机器人“星域采掘者”和太空运输船“星运”,迅速成为各大话题榜的顶流:
“未来已经到来!星联用技术告诉我们,什么是‘能力为王’!”
“太空资源不再是富国的专属,这是对‘先占先得’的全面碾压!”
“在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这样颠覆性的技术,感谢星联!”
但并不是所有声音都充满敬佩。
欧美国家的部分媒体开始质疑,认为星联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并未考虑其他国家的参与权,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垄断。
对此,李凡在星语平台上,发布了一条简短而有力的动态:“技术不是垄断的工具,而是改变规则的钥匙。”
这一句话,再次将舆论风向,牢牢掌控在星联手中。
当夜,李凡站在星联总部的办公室里,俯瞰着窗外灯火辉煌的城市。
他手中端着一杯咖啡,目光却停留在墙上的月球地图上。
“资源,技术,规则。”他低声自语,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这是三件密不可分的武器。而我们,已经握住了其中最锋利的那一把。”
次日,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又充满期待。
星联的高层管理团队齐聚一堂,每个人都知道,今天的讨论,将决定无人采矿系统的全面落地,也将为太空资源博弈奠定未来的胜负。
李凡站在会议桌的尽头,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坚定,语气平静而有力:“各位,无人采矿系统已经成功亮相,技术展示的效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必须迅速推进,让这一系统,真正改变太空资源开发的规则。”
屏幕上显示着月球采矿基地的规划图,方东河拿起激光笔,站起来指向其中几个关键点。
“李总,目前我们的星域采掘者,在效率上已经达到了预期,但星运的负载和航程,仍然是瓶颈。”他语气平稳,但字里行间透着技术人的专注与急切。
“如果要全面布局新的采矿基地,我们需要优化整个资源回收链。”
李凡点点头:“具体怎么优化?”
方东河按下激光笔,切换到另一组数据:“我们计划在轨道站,增加一个全自动资源加工模块,将星运的任务,从‘矿石搬运’转变为‘成品运输’。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运输效率,还能降低航程压力。最重要的是,成品直接到地球轨道,减少了后续的物流成本。”
会场中有人小声议论,显然这个方案颇具吸引力。
李凡皱眉沉思片刻,问道:“加工模块需要多久能上线?”
“三个月。”方东河果断回答,“团队已经完成了技术储备,只差资源和测试。”
“很好。”李凡点头,眼神中透出一丝满意,“全力推进,优先满足月球采矿基地的需求。”
“不过,”曲云山接过话头,眉头微蹙,语气谨慎,“李总,我认为单靠我们自己独立布局,风险还是太高。
虽然我们的确是持续有和国内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和利益共享、分配,但是我们还可以更加多元化一些。”
李凡抬头看向他:“你是说?”
曲云山拉开全息图,画面上显示的,是联盟成员国的分布及其资源运输能力:“联盟成员国中,有不少国家具备初步的轨道运输能力。
如果我们能与他们共享运输资源,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通过联盟的名义,进一步削弱新大西洋联盟的影响力。”
“共享运输资源?”杨庆华皱眉,“这会不会降低我们的控制权?如果资源运输链出了问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计划。”
曲云山轻轻一笑,推了推眼镜:“不会。共享的核心是标准化。
我们掌控运输流程和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只是提供基础的运力支持。
这样一来,我们既能节省成本,又能用合作进一步巩固联盟关系。”
李凡闻言,眼神中多了一丝赞许:“不错,既能增强盟友们的参与感,又能为我们节省资源。曲总,你的建议非常有价值,就按这个思路执行。”
话题转到资源交易市场时,杨庆华率先发言。
他翻开手边的文件,神情冷静:“李总,无人采矿系统的出现,会在市场上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稀有资源的供应增量,也将改变市场价格,但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布局,反而可能被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拖累。”
李凡微微眯起眼睛:“你的意思是?”
“我们需要加快布局资源交易平台。”杨庆华的语气坚定,“通过资本手段,控制稀有资源的市场流通,把价格波动掌控在可控范围内。
否则,一旦欧美资本势力在期货市场上做文章,我们可能会被迫接受不利的价格。”
李凡沉吟片刻,随后点了点头:“联合国家和相关的合作伙伴,全力推进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确保在我们实现技术垄断的同时,掌控市场定价权。”
杨庆华点头应下,眼中透着几分兴奋。
他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星联的技术优势,更是一次彻底改变全球资源贸易规则的机会。
会议接近尾声时,李凡突然说道:“除了技术落地和市场布局,我们还需要针对新大西洋联盟做些‘特殊安排’。”
全场安静了几秒,所有人都抬头看向他。
李凡的声音冷静而低沉:“通过联盟中的小国,我们可以间接向新大西洋联盟施压。比如,利用他们对轨道资源的依赖,让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曲云山眼神一亮:“您是说,利用我们的技术和标准,锁住他们的资源流通?”
“没错。”李凡嘴角扬起一抹淡笑,“我们不需要直接对抗,而是通过规则,把他们一步步逼入被动。”
方东河略带担忧地问:“这样会不会太冒险?如果他们联合对抗,我们的压力会倍增。”
“风险是存在的。”李凡转身看向窗外,语气笃定,“但他们的内部,已经开始分裂,只要我们施加一点外部压力,他们的联盟,只会更快瓦解。”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
随后,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会议结束后,李凡回到办公室,坐在书桌旁翻阅着各项数据。
窗外的夜空,点缀着几颗明亮的星星,仿佛在无声地见证人类的新篇章。
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投向墙上的全球轨道资源分布图。
那上面,月球、近地小行星、地球轨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而星联的技术和布局,正是这张网的核心。
“规则,从来不是商量出来的。”李凡轻声说道,嘴角浮现一抹冷冽的笑意,“它是靠实力写出来的。”
无人采矿的计划已然起步,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这场资源博弈的决定性战役。
在地球的另一边,高耸的会议大楼中,新大西洋联盟的核心成员,正挤在一间气氛凝滞的会议室内。
几台屏幕上的数据图表不断闪烁,那些红线无情地向下滑落,代表着市场份额的流失与联盟成员的焦虑。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一位美国代表拍着桌子,语气急促且愤怒。
“星联的展示完全打破了我们的优势。他们的运输系统和采矿技术,直接让我们的‘先占先得’策略成了笑话。”
法国的代表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能够和他们对抗的技术手段。”
“就算知道技术落后,也不能坐以待毙!”一位英国代表接过话茬,语气咄咄逼人,“我们的计划,是加快发射更多采矿卫星,至少要占住资源点!”
“加快发射?”德国的代表皱眉,冷冷开口,“用什么发射?谁来提供资金?谁来解决轨道分配问题?你以为这是简单的‘多发几颗卫星’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几名代表互相对视,脸上的焦虑和无奈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正在悄然更新:亚洲联盟成员国,以及星联主导的各个联盟成员国的太空资源开发效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自从“星域采掘者”和“星运号”的展示会结束后,联盟内的十几个小型太空开发项目迅速启动,每一个项目的效率,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星运号运输船的高效性和低成本,让欧美国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数据显示,一艘星运号单次任务的运输成本,仅为传统运输方案的三分之一,而运输速度却提高了近一倍。
“他们的运输系统太强了。”新大西洋联盟的一名技术顾问,无奈地摇了摇头。
“哪怕我们立刻开始研发类似的技术,也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才能追赶。而五年后,市场格局已经定型了。”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另一位高层冷声说道。
“星联正在用他们的联盟成员国,不断蚕食我们的市场份额。一旦那些国家全面倒向他们,我们的规则就彻底崩塌了。”
正当新大西洋联盟内部争执不休时,星联的一篇文章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
文章标题简单有力:《太空资源的未来,不是靠抢,而是靠能力》。
文章中,用详细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星域采掘者”和“星运号”的优势。
同时对“先占先得”策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出这一策略,不仅无助于资源开发,还在浪费宝贵的轨道资源。
文章的结尾写道:“技术才是决定太空开发主导权的核心,而不是落后的规则与意识形态。”
这篇文章星语、星视等平台上发布后,迅速引发了热烈讨论。
无数网友转发评论,甚至许多国际知名媒体,也加入了报道行列。
“先占先得已经过时了,这是星联的直接打脸。”
“欧美一直自称太空先行者,结果现在被星联吊打,其实他们也不过就是在之前自嗨罢了。”
“技术碾压一切,星联这波是真的猛。”
这些声音,不断冲击着新大西洋联盟的舆论防线。
更令欧美国家感到难堪的是,亚洲联盟的部分成员国,开始公开支持星联的采矿技术标准。
一些小国的航天机构高调宣称,星联的支持,让他们第一次有了进入太空开发的能力,而新大西洋联盟多年来的垄断,则让他们裹足不前。
“我们需要技术,而不是规则束缚。”某国的航天部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星联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不抓住机会?”
这种直白的表态,在国际舆论中,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在这一片混乱中,新大西洋联盟的核心成员,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
一些企业高管和政府代表私下表示,与其继续对抗星联,不如尝试合作,至少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继续对抗,只会让局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一位资深议员在内部会议中说道。
“我们不如暂时放下姿态,与星联接触。只要能在合作中,获取一定的技术支持,未来才有翻盘的可能。”
虽然这个提议,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默认。
新大西洋联盟内部,开始继续加速分化,一部分势力转而与星联接触,希望通过合作寻找突破口。
“他们开始接触我们了。”星联总部,技术秘书站在李凡的办公室里,将一份加密邮件递到他面前。
邮件来自新大西洋联盟的一家核心企业,语气恭敬且谨慎,希望能够就技术合作,进行初步探讨。
李凡看了一眼邮件,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他们已经明白,这场游戏的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
他将邮件放到一旁,转身望向窗外的星空。
“星域采掘者”和“星运号”的加速推进,让星联在资源博弈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而对手的每一次让步,都是他棋局中的又一颗落子。
“下一步,是彻底掌控规则。”他轻声自语,眼中透出一丝冷峻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