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是个正统的读书人,怀着读书人应有的抱负,便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故对孙传庭来说,他此生的追求便是辅助皇帝中兴大明。
看到大明的现状,孙传庭深感痛心,也想着要去改变,但绝没想过采用如此暴烈的方法。
若是采用朱由检在陕北的方法,等于是把大明所有士绅阶层给清除掉。可是士绅阶层可是大明的根基啊!
不,应该不会这样,应该是自己理解错了,陛下并没有这个意思。陕北的事情只是巧合,因为无数流民暴乱,陛下才不得不行此手段。孙传庭胡思乱想道。
“陛下,陕北之制恐怕无法推广全国吧。”孙传庭试探道。
“自朕登基以来,便经常在想,我煌煌大明,如何落到现在境地?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国库空空如也,赋税收入一年少于一年。
朕听说前宋之时,土地面积远不如大明,却岁入数千万贯,国库充裕,虽军力孱弱,却能力敌辽金蒙古两百多年。而我大明,万里江山,亿兆百姓,岁入不过数百万两。
关外建奴,不过数十万人口之部落,却迟迟无法平定。流民四起,朝廷却没有足够的钱粮抚恤。
为何如此,爱卿可知道其中原因?”朱由检问道。
孙传庭木然的摇摇头,又点点头。
原因他当然知道一些,正如他刚刚所言,文恬武嬉,土地兼并等等。
“其中之原因,爱卿应该知道,满朝大臣也都知道。但除了爱卿,却没人肯讲出来,没人献策与朕要求改变,甚至都欺瞒着朕,不肯让朕知道真正的原因。”朱由检满是失望的道,“故遇到事情,都往天灾上扯。天灾是有,每年都有,但朕看来人祸更甚于天灾。”
“陛下......”
朱由检摆了摆手,打断了孙传庭的话。
“自从第一次召见爱卿,朕便清楚你是什么样的人,和满朝大臣相比,你尚有热血,尚且希望大明能中兴,百姓能安居乐业。而不是像很多官员一样,一味的只知道贪钱,故当时你不过是区区吏部郎中,朕却用你巡抚辽东。”
“陛下谬赞了,是臣有负陛下所托。”孙传庭半是感动半是惭愧的道。从区区郎中成为封疆大吏,皇恩浩荡让他铭感五内,然而建奴入关,和建奴作战死伤惨重,又让他很是内疚,总觉得有负圣恩。
“朕其实有很多话一直藏在心里,无人可以诉说。今天就当闲聊,和爱卿说一下朕的想法。
在朕看来,正如爱卿所言,大明弊端丛生病入膏肓,已然有末世之相。
数十万藩王宗室,消耗了大明一半以上的税赋收入。数万士绅,兼并了天下七成以上土地却不缴纳任何税赋。九成的百姓只有三成田地,却要供养着整个大明,以至于民不聊生流民四起。这便是大明落到现在境地的根本原因。
大明要想改变亡国之危,要想中兴,非得有大变不可。
藩王宗室,朕已经在着手处理,进行了一些改革。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宗室和地方官府勾结使得改革阻力很大,从宗室藩王清出的田地,很快又被士绅霸占,供养宗室的钱粮多被地方官府贪污掉,朝廷竟然没有太多收获。
究其原因,在于官制之腐败,千里为官之为财。很多官员自认为十年二十年寒窗,辛辛苦苦考取举人进士,一切都是他们应得,心中并无一丝皇恩浩荡,心中并无百姓天下。一朝越过龙门得以为官,便要把以前的辛苦统统赚回,便拼命的守刮民财,便只知道享受。
地方官员如此,朝堂大臣也盖莫如是,这满朝官员,哪一个家中不是良田千顷,哪一个不是富甲一方?单凭朝廷俸禄他们如何能够做到,无外乎巧取豪夺兼并田地所致。
士绅官员,把朝廷当做他们渔利的工具,把百姓当做任由他们宰割的牛羊,把朕这个皇帝当做泥胎木偶可以随意欺瞒,又有几个会一心为朕、为大明、为天下百姓考虑?
这些士绅官员,非但占据大量的田地,更是利用士绅的身份经商做生意,丝绸茶叶瓷器,便是盐业,哪一行不是被他们垄断?利用士绅的身份,他们可以公然躲避商税,自家赚取百万家产却不肯给朝廷缴纳一两银子,朕在运河上设立几处税务司,还被群起弹劾朕与民争利!
这样的士绅官员,朕如何能指望他们帮朕中兴大明?”
朱由检说着,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愤懑,越说越是激动。
“陛下!”孙传庭听到浑身冷汗,不由自主跪了下去。他也是士绅的一员啊!
“爱卿莫怕,你与他人不同。”朱由检道,“朕已经令锦衣卫查过,你从做官以来,除了家中多了些田地外,为官还算清廉,便是巡抚辽东之时,也没有贪污过一两军饷。故朕才格外赏识爱卿。”
“陛下谬赞,臣惶恐。”
“朕要完成大业,需要帮手,需要志同道合之人,孙传庭,你可愿意帮朕!”
摊牌结束,朱由检目光炯炯的看着孙传庭。
整个朝堂之上,朱由检最赏识的便只有三个人,洪承畴、卢象升还有孙传庭。这三个人是真正有能力者。这三人之中,只有孙传庭还游离在核心之外,对朱由检的意图不甚了解。
所以今天的召见,实际便是摊牌。朱由检明明白白告诉孙传庭自己的想法,将来就是要对士绅下手,看孙传庭会站在哪边。
而此刻,孙传庭浑身颤抖着,是恐惧,更是激动。他恐惧于朱由检的想法竟然如此的疯狂。对整个士绅阶层动手,这是何等疯狂才会做出的事情!大明的根基便是天下士绅,皇帝这是在自掘根基啊!
可是仔细想想,又满心激动。若是真的能够成功,若是能把士绅兼并的田地分给普通百姓,那么人人有地种的话,自然不会再有多少流民。若是能取消士绅的权力,所有人都得交税,那么国库收入将会大大十倍于现在。
若能做到如此,大明何愁不中兴。
只是,手段未免太过暴烈,若真的铲除天下士绅的话,谁来帮着治理天下,天下会不会因此大乱?别人不知,孙传庭却是知道,士绅的力量可有多么的庞大。若是天下士绅联合起来,便是朱由检也无法安然坐稳龙位吧?
“臣是陛下的臣子,当然愿意辅佐陛下完成大业。若是大明能够中兴,若是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臣虽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孙传庭表着忠心道。
也许皇帝对天下士绅已经非常失望,也许皇帝真的要对天下士绅动手。但对孙传庭来说,却没有别的选择。他读过的圣贤书告诉他,要忠君,故此生便绝不会背叛皇帝。
事实上在另一个时空,哪怕孙传庭被朱由检三次下狱,被重新启用时仍然兢兢业业,用尽所有力气,试图挽天倾。可见在孙传庭心里,忠君思想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也正是了解孙传庭,朱由检才会选择和他摊牌,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在自己未来的规划中,孙传庭是核心之一,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必须先让他清楚自己想法,才有助于未来大业。
是日,君臣二人在宫中谈了很久,孙传庭便是午餐都是在宫中吃的,直到黄昏时分宫门即将落锁之际,才被送出皇宫。
而孙传庭被召见的消息很快传到外廷,闻听孙传庭竟然在宫中呆了大半天时间,很多官员都露出了艳羡之色。都知道孙传庭此次必将再次得到重用。
果然,次日便有圣旨从宫中传出,封孙传庭为三边总督,总管宣府、大同、榆林三镇军政。
孙传庭在京中并未多呆,在接到圣旨的第二天,便带着少数从人离开了京师向着宣大而去。
虽然是文官,孙传庭却骑惯了马,并没有做轿子坐马车的习惯。一行人轻车简出,两日的时间便到了居庸关,而过了居庸关便到了宣府境内。
此时已经是深秋季节,宣府境内群山蜿蜒,长城内外一片金黄,景色极为壮丽。然而孙传庭却无心欣赏美景,骑在马上,他心中反复萦绕着朱由检说过的话。
“朕未必一定要除掉所有士绅,但分其兼并的田地却是必然,还有取消士绅之特权,以后士绅百姓一体纳粮。以后耕者有其田,朝廷按照田地数量多寡征收赋税,不管是士绅,还是普通小民,乃至寺庙田地,都按照同样的额度纳粮。
征收商税,改革盐政。凡是经商者,无论身份,都得按照所入纳税。
改革科举制,科举除了考四书五经外,还要考算术、刑律、格物等学科。改革官制,提高胥吏之地位,官吏一体,科举授官改为授吏,通过科举者必须从吏员做起,逐渐升官。”
朱由检说了很多,每一个改革办法都是这样的惊世骇俗,都是这样的不可思议,但细想之,又非常的合理。
不过朱由检也说了,这么多不一定要一下子都改,可以慢慢改变。
而现在最先要做的,便是改变军制,要彻底取消原先腐朽的卫所制,要先在九边进行军制改革。清理军田,改变兵为将有的现状,目标便是把九边军队按照禁卫军模式改造。
孙传庭和禁卫军接触过很多,自然知道禁卫军是何等情形,知道禁卫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是因为士兵待遇极高。而待遇高的原因又在于士兵地位提高和将领权力受到限制。
在禁卫军中,将领只有练兵和统兵指挥权,对钱粮军律奖惩无权插手。也就是说将领根本就没法贪污军饷,这样士兵待遇自然就高。
在禁卫军中施行严格的监军制度,设立了大量的普通监军,制衡将领,杜绝兵为将有之现象,以保证军队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
丰厚的饷银使得禁卫士兵士气高昂,严格的训练、精良的武器、严酷的军纪,才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若是整个九边军队都改造成禁卫军模样,别说区区建奴,便是攻占整个草原也是轻而易举。
但是孙传庭也知道,想把九边军队改成禁卫军模式并不容易,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都说朝廷腐败、地方腐败,其实军中更加腐败!
孙传庭是代州振武卫人,是军籍出身,其祖辈都是军户,对军队自然非常熟悉。
不管是普通卫所,还是宣大榆林这样的九边军镇,其实都差不多。军田几乎被将官们霸占光了,绝大部分军户都沦为了将官们的佃户。说是佃户,因为军籍身份限制,却没有不佃种的自由,受将官们驱使宛如奴隶一样,事实上的军奴。
普通民户没有了田地,可以选择佃种地主家的田地,也可以选择去其他地方讨生活,比如去城市里当佣人,去工坊里做工。而军户却被限制在军田里,根本就不能离开,事实上过的比农户还要惨。
将官们霸占军田,侵吞军饷,一个个都是大地主,在卫所军镇称王称霸,一个个富得流油。更关键的是这些将官大都是世袭,官职祖辈相传,如此下来,除了少数人,谁还愿意苦练武艺苦学兵法,反正是躺赢!
而普通军户,整日里在将官们田里耕种,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三餐不继之下哪里有力气练习武艺?很多军户早已沦为事实上的农夫,根本就不会打仗,甚至连放铳放箭都不会。
于是乎,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毕竟军队还要打仗,为了维持战斗力,将领们便拿出一部分贪污得来的银子用来养家丁,靠着家丁进行打仗。
总而言之,九边的军制已经腐败到了极点。而偏偏将官们控制着一切,要想改变的话必然触动所有将官利益,必然遭到所有将官反对,阻力将会非常的大。
在地方改革的话,即便动了士绅们利益,士绅们手中没有兵权,也翻不起太大浪。可军镇不一样,这些将官手中有兵,有养的大量家丁。一旦触犯了他们利益,闹出兵变是可想而知的事情。若是事情闹大,整个九边大乱也为未可知。
宣府大同等地不同于辽东,有着大量禁卫军精锐坐镇,在这里军制改革一定的慎重。
孙传庭一路走着,盘算着该如何着手,慢慢的,一条计策在他脑中形成。虽然有些毒,但若是能够达成,三镇军改将会容易很多。
ps:四千字,先发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