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布达佩斯战役:二战时期的海湾战争
1944年10月德布勒森战役期间,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南面攻入匈牙利,弗里斯纳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退守蒂萨河以北及上游的尼赖吉哈佐地区。匈罗边境被突破后,德匈联军已经无险可守。
希特勒坚守匈牙利的原因,在前面介绍德布勒森战役时就提到过,众多原因里最重要的还是匈牙利的石油。在匈牙利西南、巴拉顿湖以西的利瑙吉考尼饶油田,每年可以产出几十万吨石油。虽然产量不大,但自从丢掉罗马尼亚后,德国获取原油的渠道只剩下匈牙利(国内的合成燃料产量也已经大幅下降)。所以一旦丢掉匈牙利,德国的石油供应将彻底被切断。
由于德布勒森战役和布达佩斯战役之间几乎没有时间间隔,所以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德布勒森战役的进程。
10月6日,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左翼从阿拉德出击,普利耶夫指挥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第53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1集团军快速向北推进,于10月14日进抵蒂萨河。此后第53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1集团军渡过蒂萨河,在对岸建立了一处登陆场。
普利耶夫指挥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则掉头向东攻击,会同克拉夫钦科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围攻德布勒森,企图将德军第8集团军合围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边境。
德军逃脱后,普利耶夫的部队继续北进,于10月22日攻占蒂萨河上游的尼赖吉哈佐,切断德军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4集团军的退路。但在德军的反击下,普利耶夫在尼赖吉哈佐地区被反包围,所幸马利诺夫斯基及时调集第27和第53集团军增援,普利耶夫所部向南突围成功。
至此,德军退守蒂萨河。其中第8集团军坚守在该河上游地区;第6集团军据守蒂萨河中段;匈牙利第3集团军据守战线南翼。
此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兵力尚有40万人。其中德军第6和第8集团军兵力合计20多万人,匈牙利第3和第4集团军兵力合计10多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不足200辆、重型反坦克炮335门。情况稍好的是德军的交通线很完整,可以方便调动部队。
在布达佩斯,早在1944年9月份,德匈联军就着手在该城及其周边修筑防御工事。多瑙河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间横穿而过,将其分成两部分:城东称为“佩斯”,地形平坦;城西称为“布达”,冈峦起伏。
德军在城东佩斯以及郊区构筑的防线由三道半环形阵地组成,可供4个师使用。在布达佩斯西面南侧另外修筑了一条“马格里特”防线,位于巴拉顿湖和多瑙河之间,作用是阻止苏军迂回到西面包围布达佩斯。两个月以来,数以万计的军事技术人员、劳工和市民挖掘和修筑了大量战壕、反坦克据点和地堡,并用雷场和障碍物加以保护。
不仅如此,在1944年10月中旬期间,匈牙利摄政霍尔蒂曾企图和苏联媾和,被德国提前察觉。随后大量德军进入布达佩斯,控制住了局势。事件结束后,一部分德军开赴前线,一部分则留下来据守布达佩斯城。截至10月25日,守城部队包括党卫军第22骑兵师和4个独立营,兵力共计1.5万人。
由于事关石油供应,希特勒对匈牙利的战事极为重视。他严令弗里斯纳坚守布达佩斯,掩护匈牙利西南地区的油田侧翼安全。同时,他承诺会给弗里斯纳新的部队,其本人务必要有信心守住布达佩斯城。
苏军方面,自1944年8月20日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以来,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已经连续实施了两场战役。至10月下旬,部队已经十分疲惫。在德布勒森战役期间,马利诺夫斯基几次更改进攻方向,不仅让部队疲于奔命,还多次丧失战场有利时机。在接下来的布达佩斯战役中,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10月底,在结束德布勒森战役后,他向统帅部请求部队转入休整。斯大林则认为应该马上向布达佩斯推进,因为德军的情况比苏军更糟糕,防线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布达佩斯更是一座无兵据守的空城。此时,乌克兰第4方面军军事委员梅赫利斯也给斯大林发去了一份电报,说匈牙利军队(该方面军正面有匈牙利第1集团军)已经崩溃,正在大批向苏军投降。得到这个“好消息”的鼓舞,斯大林更加坚定地要求马利诺夫斯基立即夺取布达佩斯。
此时的苏军兵力有71万人,由于德布勒森战役后期的战斗主要发生在战线北翼,所以苏军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这片区域。战役期间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都损失巨大,短期不能投入战场。几个步兵集团军也已经相当疲惫。能够立即转入进攻的只有南翼第46集团军和近卫第2机械化军。
鉴于部队的实际情况,马利诺夫斯基再次向斯大林请求部队休整至少5天,但斯大林还是在1944年10月28日22时正式下达命令:第46集团军和近卫第2机械化军,由空军第5集团军支援,自南面攻向布达佩斯。中路近卫第7集团军将实施辅助突击,强渡蒂萨河,夺取该河西岸桥头堡。右翼第27、第40和第53集团军则向布达佩斯东北面的米什科尔茨推进